岩石描述样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 料 汇 总
---------岩矿鉴定报告
野外定名:花岗闪长岩型硫化铜矿石 鉴定要求: 详细鉴定
岩石结构:变余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 岩石构造: 块状构造
室内定名: 蚀变花岗闪长岩
一、 主要矿物种类及大致体积百分含量:
1、原岩矿物种类及大致体积百分含量:
石英:20%±
矿物组分:99%± 斜长石:53%±
钾长石:21%±
黑云母假象:5%±
副矿物:1%± 磷灰石、锆石、金红石
2、蚀变矿物组合: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黄铁矿(2%±)、碳酸盐、黄铜矿(0.5%±)、金红石、白钛石
二、 描述及讨论:
1、原岩描述:该岩石发生中等强度蚀变,内部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条带(见照片2)。原岩矿物粒度大致在1mm~4mm之间。原岩中斜长石含量最多且较自形(见照片1),表面已不同程度绢云母化,轻微白云母化、碳酸盐化;钾长石为它形粒状结构,较新鲜,未见明显的蚀变;石英为它形粒状,大多已发生重结晶;黑云母斑晶已被绿泥石及少量白云母、碳酸盐交代呈假象并析出钛铁氧化物。
2、蚀变特征描述:蚀变矿物按由多到少顺序大致排列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黄铁矿、碳酸盐、黄铜矿、金红石、白钛石。岩石发生钾化的依据是:①钾长石交代前期的绢云母、石英和部分原生斜长石等;②次生蚀变黑云母多以集合体形式形成小团块、短脉状或呈细小鳞片状散布在绿泥石、绢云母之间,多数黑云母又被后期的绿泥石交代。根据紫金山地区以往的鉴定资料及该样品镜下特征,原岩应先经过云英岩化,后绢云母化,最后其它蚀变矿物陆续形成。
3、主要金属矿物描述:
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绿泥石间,说明矿化形成时间较长,从绢英岩化阶段到绿泥石化阶段均有形成。
黄铜矿:不规则状、它形粒状,不均匀浸染状构造,粒度:0.01mm~0.7mm。黄铜矿形成晚于黄铁矿,因为黄铜矿呈尖楔状侵入黄铁矿,说明黄铜矿形成晚于黄铁矿(见照片3)。
黄铁矿:不规则状、它形粒状,不均匀浸染状构造,粒度:0.01mm~2mm。
蚀变矿物形成的大致顺序为:石英、白云母→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黄铜矿→钾长石、黑云母→碳酸盐、黄铁矿、黄铜矿、绿泥石。
照片1 原岩中斜长石占主要含量 薄片(+)2.5×10
照片2 蚀变带中的主要蚀变产物石英、绢云母 薄片(+)2.5×10
照片3 黄铜矿呈尖楔状侵入被交代矿物黄铁矿,所以黄铁矿形成应早于交代矿物黄铜矿 光片(—)10×10
野外定名: 石英正长斑岩 鉴定要求: 详细鉴定
岩石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具隐文像包含结构-隐文像充填结构
岩石构造: 块状构造
室内定名: 蚀变石英碱长正长斑岩
一、主要矿物种类及大致体积百分含量:
石英:1%±
斑晶:14%± 钠长石:10%±
黑云母:3%±
捕掳晶:2%± 橄榄石假象:2%±
石英:个别
基质:83%± 主要为长英质物及针柱状黑云母
副矿物:1%±磷灰石、锆石、榍石
蚀变矿物组合:绢云母、碳酸盐、石英、绿泥石
二、描述及讨论:
1、原岩描述:原岩发生较强烈蚀变,主要是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其次是绿泥石化、硅化。
斑晶: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钠长石、黑云母、石英。①钠长石(鉴定依据:聚片双晶常见,在Ng、Np两个方向上折光率明显小于树胶)为主要斑晶,钠长石斑晶(见照片1)多为板条状,少数为长条状,受到不同程度(按蚀变由强到弱)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硅化;②黑云母斑晶:多为长条状、针柱状(见照片1),黑云母斑晶被绿泥石不同程度交代;③石英斑晶:含量较少,多为它形粒状,崩裂状,其中有个别崩裂状石英斑晶可能为捕掳晶。
基质:基质具隐文像包含结构-隐文像充填结构。隐文像包含结构:即在基质中常见近球形的隐文像体(未分离的钾长石、石英集合体)中分布小板条状的钠长石(见照片2、3);隐文像充填结构:即在板条状钠长石小板条中充填着未分离的钾长石、石英集合体(见照片4)。基质不均匀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且常见针柱状的黑云母分布。
捕掳晶:主要为橄榄石假象及个别石英斑晶。因为该样品中的橄榄石蚀变强烈(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而呈假象,比周围矿物蚀变程度明显高,应为岩浆从深部携带上来的捕掳晶;部分石英斑晶呈崩裂状,也可能为岩浆捕获的捕掳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