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南昌村特色产业“杏”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2011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也发展了几千年。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直接相关。无论是在家务农的农民,还是在外打工作的农民工,都期盼的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小康生活。对于我们这些在象牙塔里长大的大学生,缺少对三农问题的了解,不知道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也就会缺失自己所需承当的责任。为了寻找答案,笔者一行15人前往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紫都台乡南昌村进行下乡支农服务活动,希望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杏业发展的情况,为杏业发展提供我们的建议。
关键字:杏、发展、问题、解决
·南昌村概况
南昌村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紫都台乡。人口1800多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玉米,还可种植谷子、花生、绿豆、大豆气候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约390mm,无霜期145天。春季多风少雨,气温回升快,秋季凉爽干燥,适宜农作物生长。紫都台乡位于阜蒙县西北部,距阜新市43公里。全乡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60亩、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83个居民组、3932户,总人口13795人,其中农业户数3796户,农业人口13241人。紫都台乡地处辽西丘陵山区,有290座山,有4条大川,500米以上的山洪沟有218个,无大型工业企业,无污染。有林面积17.4万亩。全乡地貌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 种植业以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生产为主,属典型的雨养农业;畜牧业生产以牛、羊、猪、禽为主,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水资源匮乏,水质优良,属纯天然山泉水。南部土质为粘土,土层深厚,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差,北部土质为砂质土,保水肥能力差。 全乡有林面积12.5万亩,其中针叶林8.4万亩,针阔叶林混交林0.2万亩。林种主要有油松、树、山杏、刺槐、锦鸡、紫穗槐等。
·杏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十年九旱”针对阜蒙县“十年九旱”,特别是特大伏旱和旱灾的现实,建立与干旱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阜蒙县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共识。为此,阜蒙县政府从积极发展“耐旱农业、抗旱农业、避旱农业、节水农业”四方面入手,实施以调抗旱、以调避旱。大扁杏生产将作为阜蒙县发展“抗旱”农业的一个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予以大力开发。到2010年,全县还将发展大扁杏25万亩,使全县扁杏总面积达到40万亩,逐步形成扁杏生产合作化组织,打造东北大扁杏第一县。乡电视插转台每到杏管理季节定期播放杏生产管理技术光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也有向优质和名牌倾斜的趋势。名牌产品对于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