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民族特色村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民族特色村发展特色产业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产业兴旺的基础。本文以XX省XX县XX村为例,总结了该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分析了该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村民自我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劳动力不足、乡村振兴的动力不强、产业结构单一以致抗风险能力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X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十乡百村”的试点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行先试”的典范。XX年以来,XX村以樱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的产业发展路径,闯出了一条奔向小康的新路,初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
一、XX村特色种植业发展现状
XX村传统种植业以玉米、土豆为主,在正常情况下,玉米年均亩产600斤左右,土豆约1000斤。传统种植业只能满足自身需求,解决温饱问题,很少有节余的农产品可供出售,表现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解传统种植,以解决脱贫问题,顺利实现小康,是摆在XX村群众面前的一个考验。
在距离XX村20公里外的厍东关乡陶营村,自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大面积种植樱桃。前几年,从XX县农业局停薪留职回村培育樱桃品种的科技人员成功培育出一种樱桃新品种——玛瑙红樱桃。相比传统的樱桃品种,玛瑙红樱桃个头大,产量高,品相佳,口感好,并且比传统樱桃品种的保鲜期更长,在市场上备受顾客青睐,因此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樱桃产业让陶营村的很多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新生活。
XX年,曾在XX乡参观学习过的XX村村支两委干部经过反复比较,认为XX村在海拔、气候、土壤等方面的条件和厍东关乡相差不大,决定效仿陶营村种植樱桃,以樱桃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年全村种植樱桃X亩。XX年,第一批种植的樱桃开始挂果,由于当年气候适宜,风调雨顺,全村樱桃喜获丰收并被抢购一空,全村樱桃收入达到60万元,基本上每户有4000元左右。尝到甜头的群众开始主动要求种植樱桃,2021年,全村樱桃已有400余亩。据村干部介绍,一亩地可种植樱桃43株,亩产约2000斤,平均批发价为6—7元。村里种植樱桃最多的人家有5亩,按照7元一斤计算,年收入可达到7万元。XX年以后,XX村的种植业逐渐从传统的粮食作物转为果树和经济作物种植。X年,全村种植了蜂糖李、青脆李共X亩,预计X年可以挂果。另外,还种植了部分艳红桃和药用银杏。截至XX年底,XX村所有耕地均已种上水果或银杏。
二、XX村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主要做法
(一)有效利用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
XX村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整合各类资金努力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利用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奖励资金人均1000元和省农委下拨的扶贫资金27万元,种植冬荪10亩,建设红托竹荪大棚1个,按照贫困户、经营主体、村集体、土地流转户分别为60%、30%、5%、5%的比例分红。二是由村合作社负责,按照每亩土地每年500元保底流转费,利用壮大村集体扶贫资金72万,种植了艳红桃、蜂糖李等特色水果800亩;利用中管党费3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6.62万元,共计56.62万元,种植蔬菜150亩,第一茬种植辣椒,接茬种植冬春甘蓝。产生效益按3∶3∶2∶2进行分配,即30%用于全村贫困户分红;30%归村集体,用于公益性事业;20%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用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费用。截至XX年,共积累村集体经济X9万元。
(二)抱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
XX村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实施“农业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三大战略,把村民组织起来,实行“村社一体化”抱团发展。一是强化村(社)组织和公司一体建设。把村(社)组织和公司融为一体,一套人马分工协作,聘请专业团队、专业人才管理XX村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建合作社、能人带动、试点示范、兜底保障,全村种植布朗李200余亩、玛瑙红樱桃800余亩。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由县国土局牵头,县农牧局、林业局配合,对全村村民宅基地、耕地、林地进行确权。在登记确权的基础上,村里的合作社将流转农户所有耕地进行集中种植、集中管理、集中经营。
三、XX村发展特色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動性不够
长期以来,我们的扶贫工作都是政府站在主位,需要脱贫的主体——农民处于客位的位置,扶贫谁、扶贫什么、怎么扶贫,都是通过政府制定的规划和方案进行。一方面,政府在研究扶贫政策、制定扶贫措施、实施扶贫项目的过程中,并未让群众参与其中,是一种“我要这样做,你应该这样做”的强制思维;另一方面,群众缺乏“我要怎么发展,我想发展什么”的主观表达,政府要实施什么扶贫项目,群众只能或情愿或不情愿地跟着走。久而久之,群众在扶贫工作中习惯了被动参与。群众普遍认为,扶贫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