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pdf

发布:2017-06-01约2.7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孙晓辉甘肃省崇信县畜牧兽医局黄寨畜牧兽医站744207 摘要:羊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 坏死。慢性病例由于结蹄组织增生,使睾丸变小变硬, 病,主要对羊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同时也会感染人. 种用功能降低。 给人们健康带来威胁。本文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介 4诊断 绍了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 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没有明 断和防控措施。 显的特征,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确诊要依据细 关键词:羊布鲁氏杆菌;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 菌学和血清学实验室检查。 断:防控 (1)动物接种试验。无菌操作采取胎儿的肝、脾、 1 流行特点 胃内容物等病料,加生理盐水作成1:5—1:10乳剂,取 (1)易感动物。一般情况下母羊较公羊易感,尤其 0.1~0.5mL接种于豚鼠腹腔内。如果病料是乳汁或者 是第一次妊娠的母羊容易感染发病。多数病母羊只发 腐败物,可以皮下或者肌肉接种。在接种后10~21天, 生一次流产,流产两次的较少。老疫区的病羊发生流产 可由心脏采血做血清凝集试验.若血清滴度在1:5—1: 的很少,而出现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不下,以 10或者更高时,证明豚鼠已患布鲁氏杆菌病,即可确 及久配不孕的增多。饲养管理不良、羊群拥挤、寒冷潮 诊。接种后4~8周将豚鼠补杀,检查病变,同时取病料 湿及饲料不足,都能够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涂片、染色、镜检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 (2)血清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是羊群检疫和 病羊和带菌动物。随着流产的胎儿、胎衣、胎水和阴道 病羊诊断常用的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病 分泌物排出大量的布鲁氏杆菌,污染产房、羊舍及物 羊流产后7。15天血清中凝集素含量最高,此时采血 品。流产母羊的乳汁在较长时间内也可排菌。公羊的 检查最好。凝集价达1:50为阳性反应,1:25为可疑反 精液中也可能有布鲁氏杆菌的存在,并随着配种散布 应,不到1:25的为阴性反应。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试管 传播。羔羊从乳汁中获得的病原菌能够随粪便排出。 凝集试验和平板凝集试验。 此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及生殖道感染。 (3)补体结合试验。此法特异性较高,并可用来鉴 2临床症状 别注苗与自然感染引起的血清学反应.有很高的诊断 该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半年。妊娠母羊发病后最 价值,但是由于操作复杂,一般不采用。 主要的特征就是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3~4个月时。 5防控措施 流产前一般体温不高.病羊主要表现为阴唇和阴道黏 (1)防控此病的关键是对受威胁的羊群做好疫苗 膜红肿,从阴道流出灰白色或者浅褐色黏液,乳房肿 免疫工作。常用的疫苗有布鲁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 胀,乳量减少,继而发生流产。有时看不出任何症状而 布鲁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菌苗和猪型二号活菌冻干 突然发生流产。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即使存活最终 苗,免疫方法可以采用注射法、饮水法和气雾法。具体 也会因为衰竭而死亡。多数病羊流产后伴发子宫内膜 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2016年崇信县的布鲁 炎或关节炎,严重的可以引起后躯麻痹。病公羊发生 氏杆菌病的流行引起了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2016年 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热痛,后逐渐减轻,质地 11月10日.在黄寨镇大麦沟村由市疫控中心主任做 坚硬,配种能力下降。 了现场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镇政府领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