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细胞生物学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封闭连接
细胞连接 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
一 封闭连接(紧密连接)
分布于 各种上皮细胞,如 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 管腔面的顶端侧面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 等
跨膜蛋白颗粒形成的 封闭索,交错形成网状,环绕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 从细胞一侧 经过细胞间隙 进入另一侧
穿膜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45kD的四次穿膜蛋白 C端与N端 均伸向细胞质
封闭蛋白claudin 20-27kD的四次穿膜蛋白 C端与N端 均伸向细胞质
胞质外周蛋白 PDZ蛋白、ZO家族。。。
紧密连接的两个主要功能:
1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 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从组织回流入腔中,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
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保护器官免受异物伤害
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 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如紧密连接限制膜蛋白、膜脂分子流动性, 保证在小肠上皮内胞质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还将上皮细胞联合成一个整体
二 锚定连接
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主要作用是 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广泛分布于动物各种组织中,特别是 上皮、心肌和子宫颈等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 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黏着带 adhesion belt
黏着连接 adhering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合连接黏着斑 与肌动蛋白纤维 相连的锚定连接 adhesion plaque
桥粒连接 desmosome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 桥粒desmosome
与中间纤维 相连的锚定连接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 半桥粒hemidesmosome
细胞内锚定蛋白 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s:在细胞膜的胞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斑,并将连接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相连
穿膜黏着蛋白 transmembrane adhension proteins:其胞质区域连接细胞内锚定蛋白,其细胞外区域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或相邻细胞特异的穿膜黏着蛋白
黏着连接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 位于上皮细胞 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 连续的带状结构
参与形成 黏着带 的穿膜黏着蛋白 称:钙黏着蛋白 cadherin,是Ca2+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
胞内 锚定蛋白: α、β、γ联蛋白(catenins), α-辅肌动蛋白(actinin)、黏着斑蛋白(vinculin)等,锚定 肌动蛋白丝
作用 1在维持 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
2为上皮细胞、心肌细胞 提供了抵抗机械张力的 牢固黏合
2 黏着斑 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黏附与 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 黏合连接
参与黏着斑 连接的 穿膜黏着蛋白 是整联蛋白integrin,也称 整合素;其胞外
部分与 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胶原) 相连,胞内部分通过 锚定蛋白 与肌动蛋白丝 相连
黏着斑部位的锚定蛋白有:踝蛋白talin、 α-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filamin、纽
蛋白vinculin 等
黏着斑 在肌细胞、肌腱(主要是 胶原) 形成的连接中 很常见
体外培养细胞 常通过 黏着斑 附着于 培养皿表面,黏着斑的形成、解离 对细胞的 铺展和迁移 有重要意义
(二)桥粒连接是由中间纤维介导的锚定连接
桥粒连接 广泛分布于 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 皮肤、心肌、消化道、膀胱、子宫、阴道等处的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桥粒、半桥粒 两种
1 桥粒 位于 上皮细胞 黏着带下方,是相邻细胞接触点上的一种 类似斑点状(纽扣)的结构
桥粒斑(中间纤维附着部位)由多种蛋白组成包括 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b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
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附着于桥粒斑的 中间纤维不同
胰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 Ca2+螯合剂,均能破坏 桥粒结构
桥粒破坏:自身免疫缺陷病——天疱疮
2 半桥粒 上皮细胞 与基膜 之间的连接装置,结构仅为 桥粒的一半
半桥粒的胞质斑 由网蛋白plectin组成,与胞内中间纤维相连;半桥粒的跨膜黏着蛋白是 整联蛋白integrin、穿膜蛋白BP180,与基底膜中的 层粘连蛋白 结合,从而将细胞与基底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