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粉体成形模具设计课件详解.ppt

发布:2017-01-16约8.75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模冲内、外径的确定 模冲内外径按凹模孔径和芯棒的外径来确定 ,一般采用间隙配合。 模冲与凹模之间的配合间隙采用H6/F5,h6/G6,H7/g6,H8/f7;模冲与芯棒之间的配合采用F6/h5,G6/h5,G7/h6,F7/h6。 (5)凹模外径的确定 单层厚壁凹模: 组合凹模: 4.轴向尺寸的计算 轴向尺寸计算的主要部分是装粉高度,其它高度方向的尺寸,往往由结构上需要来选定,从而确定凹模、芯棒和上下模冲的尺寸。 (1)凹模高度的计算 式中 h下——下模冲定位高度,一般取10-50mm,手动模取 小值,自动模取大值; h上——上模冲压缩粉末时进入凹模的深度,手动模一 般取5-10mm,自动模为零; H粉——松装粉末高度,H粉=Kh坯。 其中当采用常规的压制烧结工艺时: 当需要进行辅助机械加工时: 当需要复压复烧工艺时: h0——制品的高度。 (2)芯棒长度的确定 芯棒上端面应与凹模上端面平或略低一点,便于自动松粉,但也不宜过低;当采用手动模时,芯棒长度可与凹模高度相等;芯棒成型面的长度与凹模高度相等;当采用机动模时,芯棒除了成形面长度外,还应加上根据压制方式、脱模方式和连接方式等具体结构条件来选定的其它长度。 (3)模冲高度的确定 确定模冲高度时,应总合考虑模冲的安装、定位、装粉高度的调节余地,压坯的高度以及脱模移动的距离等,并考虑压模的具体结构。 (八)调节装粉装置作用和结构设计 调节装粉装置的目的是改变凹模、芯杆与下冲模之间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制品,控制压坯的尺寸和同轴度,保证密度均匀性。 (九 )选择压机—画出总图 (十 )画出所有非标准零件图 等高压坯模具实例1 等高压坯模具实例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成形模具结构设计原则 1)阴模型腔内各个部位都必须可靠地充填以数量精确的粉末; 2)压坯内的密度分布应尽量均一; 3) 阴模型腔内各处的粉体应同时进行密实。密实粉体仅只很微量向侧向移动; 4)必须将压坯完好地从成形的模具中脱出; 5)对模具零件的所有必要的动作都必须进行适当控制,而且必须能以足够高的精度进行重复; 6)模具的模冲要尽量少; 7)在压制过程中,模冲与阴模或芯棒,间隙合适,不得相互卡住; 8)在压制过程中,所有模具零件都必须能承受施加于其上的载荷。所有模具零件都必须尽量耐磨,而且应具有最高的可预期寿命; 9)模具的所有功能都必须能最好地利用压机的相应功能。 10)模具的设计应便于组装和安装在压机上,以将组装时间缩短到最短; 11)磨损的模具零件应尽量容易更换,以将停工时间缩小到最短; 12)就预期的模具使用寿命和生产的压坯数量而言,模具的制造成本必须合理。 三.成形模具结构设计依据 1) 成形的工艺性,确定压坯的形状、精度和粗糙度; 2)由生产批量及设备,确定生产方式; 3) 由压坯的形状和对密度均匀性的要求确定压制方式; 4)由压制压力、脱模力、压制脱模行程、工作台面积及模具特殊动作的需要等,确定采用的压机型号及规格,并选择合适原模架。 四.成形模具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主要零件的连接方式,特别是阴模、芯棒、上下模冲,要求安全可靠、安装和拆卸方便,结构简单; 2)浮动结构。根据压制方式和移粉的要求,阴模、芯棒和上下模冲浮动,浮动力可由弹簧、摩擦、气动和液压产生; 3)脱模复位机构。压坯的形状和压机具有的动作决定。脱模和复位一般由同一结构完成。保证压坯完好,动作准确可靠,复位准确; 4)调节装粉机构。装粉型腔深浅的调节,易操作,能微调。 五.成形模具结构设计步骤 三.粉末成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