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共组织学(第二版)张建东主编高教出版社第一章介绍.ppt

发布:2017-03-22约9.05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每个人的存在都展现在两种生活领域中: 一个是私人生活领域,私人生活领域是处理个人生活的需要和由欲望所驱动的领域,是表现对个人自我(包括个人的财产)的关怀和照看的领域。 另一个是公共生活领域。公共生活领域是追求公共福祉、维护公共利益而表现的公共行动的领域。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公共生活的管理是实现公共生活的健康、有序的一个方面;此外,每个生活在公共领域中的人的公共行动必然涉及到公共福祉的追求,必然牵涉着公共利益,必然涉及行动的正义与否。个人的一切行动都具有了公共性,个人的生活行动因而有了公共的制约。 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评判。 私人领域是指私人自主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的领域。其中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构成这种私人领域的两大要素,它们保证个人能够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和追求特殊的私人利益。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能相互侵占、相互否定。 1.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特点是怎样的? 2.什么是公共组织?如何理解公共组织的内涵? 3.结合案例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划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边界? 如何理解公共组织的内涵? 第一,公共组织是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为职责,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的组织。 第二,公共组织在从事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生产和提供的过程中,不以盈利为目的。 第三,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第四,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 在公共物品理论中有三个核心概念: 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私人使用和消费的物品或服务。 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产品消费的排他性,即私人物品一旦由某人使用后就不能再由其他人享用; 二是产品供给的排他性,即对于产品提供者来说,私人物品在供应上能够区别对待,只提供给支付了价款的人,而把未支付价款的人排除在外。 具备了这两个基本特点,私人物品就可以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并且可以用市场交换的方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是指社会(或集体)共同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即增加的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消费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即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后,就不能只提供给一部分人而阻止另外一些人从中受益,或者说,至少这种阻止要付出极为昂贵的代价。 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它一方面可以由使用者单独享受利益,可以在使用者之间划分所得到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在供应上实行排除原则,把不付价款者排除在外。 (1)消费上是否存在竞争性; (2)供给上是否存在排他性; (3)是否具有外部利益。 海洋中的鱼 空气 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纯私人物品 食物 汽车 住房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有线电视 桥梁 高速公路 纯公共物品 路灯 国防 基本特征 供应方式 典型实例 公共物品 共同消费 具有外在利益 供应不易排除 政府提供 政府投资 国防设施 一般公路 灯 塔 私人物品 单独消费 没有外在利益 供应易于排 市场提供 向消费者直接收费 食 品 服 装 汽 车 准公共物品 单独消费具有外在利益 供应易于排除 政府提供或政府资助市场提供 政府投资或直接收费 学校、医院、收费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邮电 通讯 一、障碍一 ——效率损失  首先,从消费的非竞争性上来说。 其次,从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来看,由市场来提供高教产品还将可能导致供给不足。 对于公共物品来说,资源配置存在的困难表现在: 显示偏好上的困难 资源上的不可分性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这类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利用财政机制来对其进行资源上的有效配置。 对于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虽然在程序上与私人物品并无多大差异,但由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或者说难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提供者的特定性: (1)私人物品的投资者只关心纯利润,而政府投资公共物品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 (2)对私人物品的投资,可以比较方便地运用市场价格来评估其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 一、公共产品供给的权责划分 公共物品,就其收益范围来看,可以区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准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三类。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收益范围上的差别,因此宏观上就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作适当的权责分工。 1.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公共职能目标 2.以公共价值观为核心的公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