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络支付与结算》标准摘要.doc

发布:2017-06-14约5.1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支付与结算 【开课时间】第2学期 【学时/学分数】 64学时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授课对象】 电子商务专业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阐述了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网上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网上支付涉及的相关协议和法律法规等。同时介绍了网上金融机构、网上金融业务、网上银行模式、网上银行的形式、工作方式、服务内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上支付的原理和业务流程、网络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了解电子商务和网上支付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为以后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起源、掌握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模型;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对现代社会在文化、生产、生活及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这些网上电子支付与结算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与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作用,网上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法律问题。 四、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网络支付与结算 计划总学时 64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网络支付概述 通过教学,使学生主要的网络支付方式,理解网络支付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网络支付的知识体系。 2 2 4 支付与结算的一般原理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支付、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掌握常用支付工具的特点。 2 2 4 电子货币与银行电子化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子货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理解电子货币的特征,掌握电子货币的分类,银行电子化的发展阶段、银行电子化的体系结构 4 4 8 网络支付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网络支付发展情况,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支付方式,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模式和流程,能够通过上机实践比较不同网络支付企业的特点、不同购物网站的模式及其网络支付的特点。 4 4 8 典型BtoC型网络支付方式述解 使学生了解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并掌握个人网络银行的支付模式。通过上机实践熟悉个人网上银行的功能,能够利用个人网上银行缴费、转账以及网上证券操作。 6 6 12 网络银行及其他支付方式 使学生了解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内外网络银行发展状况,理解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掌握网络银行的系统结构以及网络银行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的运作流程。能够通过实验掌握在线购物、进货、出售过程并与自建网站相结合进行网销操作。能够在该过程中熟练运用网络支付工具付款、收款。 8 8 16 网上支付安全与法律问题 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组成、类型和优缺点。 私有/公有密钥加密技术的定义、应用原理和优缺点,掌握私有/公有密钥加密技术应用过程,掌握私有密钥加密技术和公有密钥加密技术的比较。 数字信封、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的概念、应用原理、特点和应用过程。 CA 的概念和功能,理解CA的证书策略。 6 6 12 六、学习资源的选用 A 参考书目 《网络支付与结算》 柯新生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支付与结算》 夏名首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支付与结算(第二版)》 柯新生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支付与结算》 徐勇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商务师培训教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B 网络资源 1.网络支付与结算精品课程网 /ac2007/ zcr-1.htm 2.电子商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