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网络支付与结算实务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智能卡基础 智能卡的应用功能 a.传统的电子支付:在一些专用网络上的支付; b.Internet上的网络支付:充当硬式电子钱包; c.电子身份识别:把相关授权信息存放在卡里,控制对门户、应用信息系统、计算机等入口的访问; d.信息存储:存储持卡人的相关信息,方便查询。 2.智能卡网络支付模式 使用智能卡进行网络支付流程 在机器上(PC机,终端电话)启动消费者的因特网浏览器 通过安装在PC机上的读卡机,用消费者的智能卡登录到为消费者服务的银行的Web站点,告知银行消费者的账号、密码和加密信息 消费者从智能卡中下载现金到厂商的帐户上; 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从客户资金账号转移资金到商家的收单银行账户上 智能卡系统工作过程 2.智能卡网络支付模式 智能卡的在线支付模式 带读卡器的智能卡网络支付模式 客 户 端 PC 商家服务器 订单信息 认证 智能卡 读卡器 发行银行 登录 审核、清算 IC卡 3.智能卡的应用特点 抗破坏性:智能卡是由硅片来存储信息的,先进的硅片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保证卡的抗磁性、抗静电及各种射线能力,抗机械、化学破坏能力也很强; 耐用性:信息保存期都在100年以上,读写次数高达100,000次以上; 存储容量大,灵活性高:智能卡上存储区可以分割,可以有不同的访问级别,这就为信息处理及一卡多用提供了方便; 安全性高:智能卡从硬件和软件等几个方面实施其安全策略,可以控制卡内不同区域的存储特性,并都设有安全密码; 对专用读卡器的依赖性强。 4.智能卡的安全 (1)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存取,如未经授权无法理解信息本身的真正涵义(加密信息)等。 (2) 完整性(Integrity):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更改(修改、删除、增加)。一般用于防止对信息的主动、恶意的篡改。 (3) 可获取性(Accessibility):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截留(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非法截取)。 (4) 真实性(Authenticity):利用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等技术手段,对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以及信息的真伪进行鉴别。 (5) 持久性(Durability):长时间保存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 5.智能卡应用领域 (1) 电信:IC卡公用电话、移动电话SIM卡(用户识别模块); (2) 交通:公交一卡通(如出租车、公共汽车、轮渡、地铁),道路泊车自动收费(咪表),路桥收费,自动加油管理系统,驾驶员违章处理; (3) 智能建筑:IC卡门锁及门禁系统,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小区一卡通; (4) 校园一卡通:食堂、考勤、门禁、上网、图书馆、学籍管理、校内消费、实验室设备管理、校医院电子医疗卡等; (5) 公用事业:预收费水、电、气表及收费一卡通; (6) 个人身份认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IC卡暂住证),IC卡身份证; 5.智能卡应用领域 (7) 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8) 工商税务:税务自动申报,工商企业监管等; (9) 金融:信用卡(Credit Card),例如 Visa Card、Master Card,扣款卡(现金卡Cash Card或电子存折ED,Electronic Deskbook),电子钱包(EP,Electronic Purse),Mondex Card、POS、ATM等; (10) 电子标签:车辆识别、防伪、仓储管理、生产管理、 集装箱管理、汽车钥匙等; (11) 网络安全认证:密码钥匙等。 6. 智能卡应用现状 障碍 在过去20年里,智能卡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所有的商家和银行都积极投身这一市场。原因之一是,要通过在线或专用读卡机实现智能卡支付,同时,为使银行能够处理这类交易,必须先安装一套相当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因而智能卡厂商和在线商务软件开发商首先必须说服金融机构,智能卡的广泛应用将使其硬件投资很快收回。 另一项阻碍智能卡市场发展的障碍是用户个人隐私权问题。用户的哪些个人信息可以被存入智能卡还缺少法律依据。 付款人 收款人 收款人 开户银行 票据清算中心 付款人 开户银行 开票 通 知 背 书 清算 清算 通 知 纸质支票运作流程 传统纸质支票的缺点 1. 支票的处理成本过高; 2. 支票的处理速度较慢; 3.传统支票易于伪造: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伪造支票而给银行和客户带来的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 五、电子支票网络支付方式 电子支票:一种借鉴纸质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电子付款形式。 电子支票的支付是在与商家及银行相连的网络上以密码方式传递的,多数使用公开密钥加密签名或个人身份证号码(PIN)代替手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