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复习.ppt

发布:2017-05-30约1.54万字共1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3: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之间联系与区别: (1)联系:都学习西方。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区别: 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1: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 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材料2: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 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5: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 ★问题:依据材料5,可以看出民生主义反对什么?如何看待这种反对? 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1: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共一大《最高纲领》 材料2: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1)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始终坚持民主革命立场,与时俱进,具有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3)原因:屡次斗争失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具有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过渡时期 历史分期 改造时期 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至今 停滞不前 1976-1978 严重破坏 1966-1976 曲折发展 1956-1966 三大改造 1953-1956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1949-1952 时段特点 历史年代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展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全会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大意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A、“文革”结束,“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1.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 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 2.实质: 3.影响: “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 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导火线: 3.影响: (3)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 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 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 主义思想路线。 2、结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两个凡是”的提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A、“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全会内容: 一方面是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 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 C、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对外政策的转折 组织路线的转折 政治路线的转折 思想路线的转折 立新(十一届三中全内容) 破旧 表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批判“两个凡是”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批判集权模式 放弃文革时期的“闭关”政策 改革开放 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