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经典课件,上课用)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为动用法: ① 其培之也。 为……培土 ② 忧之太勤。 为……担忧 ③ 虽日忧之。 为……担忧 ④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一词多义 本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粟者,政之本务 今存其本不忍废 根 根本、基础 稿本、版本 病偻 故病且怠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得…病 贫穷 毛病 病 吾不害其长而已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心害其能 妨害 妒忌 害 故 故乡人号之“驼” 此物故非西产 君安与项伯有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所以 本来 旧交情 故意地 顾 去不复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吾念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看 但是(表轻微转折) 拜访 回头 1、判断句: 理,非吾业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① 不知始何名。 名何——叫什么 ② 故不我若也。 若我——如我 ③ 吾又何能为哉!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 ④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以何——用什么 省略句 ①移之官理可乎? 移之(于,到)官理可乎? ②然吾居乡。 然吾居(于,在)乡。 ③而卒以祸。 而卒以(之,指代“好烦其令”。“以之”,因 此。)祸。 ④传其事以为官戒。 传其事以(之,它,指代“本传”)为官戒。 背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繁政扰民如勤忧害树。 作者怎么会从“养树”联想到“养人”? 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委婉 含蓄 种树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治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种树郭橐驼传 柳 宗 元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总结全文 形象说理,类比论证 A《拿来主义》对大宅子的三种态度:不敢进、放把火,蹩进吸鸦片分别比喻对待传统文化消极逃避、完全否定、完全肯定三种态度; B《谏太宗十思疏》用固根本、浚源泉比喻人君当积德义; C《病梅馆记》人们把梅弄成夭梅病梅比喻统治者对人民思想的残害; D《毛颖传》写毛笔因“不中书”被弃比喻信而见疑,怀才不遇,讽刺国君少恩。 大显身手 畅所欲言 大禹:顺水之性以浚其水 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为官: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 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选自《柳宗元集》 柳宗元 (773一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政治上:“永贞革新”——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为打击宦官势力而进行的斗争,历时146天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一贬再贬,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 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墓 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合称“韩柳”。 柳宗元与韩愈 在古文运动中,韩柳见解相同,侧重点不同。 韩愈: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 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改革,以改造社会为己任。 韩愈:文风沉稳厚重 柳宗元:文风清峻峭拔,擅长寓言和小 品文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散文代表作: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 寓言式散文:《三戒》(《黔之驴》等) 传记式散文:《童区寄传》 说理式散文:《六逆论》《驳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