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东 北 地 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特点。 3.通过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要求】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东北地区的范围 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东北三省 【巩固基础】 对照参考答案进行纠错,同位之间可以互相提问。 一、 1. (1)内蒙古 (2)53、135 (3)东北 渤海 (4)蒙古 2.山地、平原、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东北平原 3.温带季风、水热、长、强、大、夏季 4.较大、较小、春汛、长 5.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 探究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一)自然——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 气温 降水 有利: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较强,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品质好。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春季有季节性积雪,缓解春旱 不利: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还易遭受 低温冷害的影响 有利: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方法规律: 气温:热量、昼夜温差 光照:日照时间、强度 降水: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变化 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 气候 独立思考完成 地形多样,农业经营方式多样。 平原面积广大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生产。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有一定起伏导致个别地区黑土流失严重 (一)自然——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一)自然——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10分) 纬度较高,积温较低,生长周期长; 冬季寒冷少雨,病虫害少; 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便于养分聚集; 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含水分少,质量优; 6-9月为生长期,雨热同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典例剖析】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期短等特点。内蒙古东部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2)分析内蒙古东部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6分) (2)主产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气候较为冷凉(3分)。 地势相对平坦,种植面积大,可集中连片种植(3分)。 【典例剖析】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工业基础 交通条件 人地关系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环境资源条件好,利于发展商品农业、绿色农业、大农业。 (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内在联系 工业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 化肥 工业 原料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经营 规模大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1、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2、夏季昼夜温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巩固练习】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1、土壤肥沃(肥力高); 2、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巩固练习】 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多样,肥沃的黑土广布 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市场广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