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与政治文明建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宽容理性的民主文化;警惕极端思潮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与咨询民主 协商民主与传统文化 制度与实践:存量与增量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中西方的协商民主 九、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尊重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自身国情。 尊重通过多次反复而历史地选择的既有政治制度,并充分利用既有制度空间,推动创新与变革(存量、增量)。 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了解、认识、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并使之本土化。 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为先导.脑袋,身子。 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基层民主、社会民主、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将民主价值、民主制度、民主机制和程序,以及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在民主的实践中创造民主条件 。 十、协商民主与政治文明 谢谢 协商民主与政治文明建设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 一、协商民主的提出 2014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 习近平,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2013年: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 中共党内法规制定五年规划纲要 2012年:十八大报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009年:胡锦涛,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2006年:《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1991年:江泽民,全国“两会”中共党员负责人会议 1987年:十三大报告“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在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毕塞特竭力为“美国宪法的民主特性”辩护。他认为,“在1787-1789年间的美国人看来,制宪者观点的两个方面——既需要限制大众多数,又要使多数原则有效——是一致的。调和这些看似矛盾的倾向的关键,存在于制宪者建立‘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明确意图之中。 ” 美国的历史。五月花、殖民地、独立战争、制宪。 关于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各种译法:“审议民主”或“审议式民主”、“审议性民主”;“商议民主”或“商议性民主”、“商议民主制”、“商谈民主”;“协商民主”;“慎议民主”;“审慎的民主”;“慎辩熟虑的民主”。 准确地翻译deliberative democracy。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用作democracy限定词的deliberative的词典含义与学术含义分别是什么?第二,相关学术词语的相互比较。第三,由于背景、体制和文化的差异,选定汉语词汇的词典意义与学术含义是什么?第四,选定汉语词汇是否准确反映其基本主旨,并有利于其在不同情境中的选择性发展。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和产生具有深刻的哲学文化背景,它是在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本身就是当代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发展的产物,是主体间性哲学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民主理论的创新。 西方哲学发展三个段,即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语言哲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语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论的研究变革,主体间性问题的地位在哲学中凸现出来。具体地说,主体间性意味着:在存在论层面上,任何主体都生活在一个主体际的世界中;在认识论层面上,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客观对象的可沟通性。 二、协商民主兴起的哲学基础 民主在不断地改变人类社会,同时也在应对现实挑战的过程中被人类社会所改变。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 三、协商民主兴起的理论逻辑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自由民主政体似乎在所有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麻烦。在自由民主制度中我们看到的是政治制度的大规模异化,或者最低程度也是对政治的冷漠。(1)以个人主义和利益为基础,对政治过程理解具有私人化倾向;(2)多数原则与少数权利;(3)选举之外民众无法真正参与政治决策,决策为精英控制;(4)行政权力日益膨胀,权力制衡的制度结构存在失衡的危险;(5)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则往往使民主面临失效;(6)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全球环境挑战;(7)跨国公司和多边组织与全球或区域性民主制度;(8)多元文化的发展、道德冲突的加深等与民主的紧张关系 四、协商民主兴起的现实挑战 五、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