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By:周玲玲
先秦青铜器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也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jìng)。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 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染织 玉器——秦汉
“宜子孙”玉
印花敷彩纱
一九七二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图案为藤本科植物的变形纹样,由枝蔓、蓓蕾、花穗和叶组成,外廓略作菱形(花穗不计),单位面积较小,四方连续,错综排列。
通幅有20个图案单位。
东汉宜子孙玉璧是1982年春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古墓中出土。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质地为和阗墨玉。圆形出廓,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中部有凸起圆环。环与外廓间交互浅浮雕夔龙与乳丁共8组。环与内孔间雕乳丁158个,背面与正面同,是乳丁减为118个。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龙纹组成,纹中间透雕“宜子孙”三字。这块玉璧以体形大,雕技精湛为世人所珍,是仅见的有字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
长乐玉璧
《列女古贤漆屏风》
魏晋南北朝:漆器
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
唐代——唐三彩
陶瓷
宋代:官、汝、定、哥、钧五大极品名瓷
钧窑:享有“黄金有价钧 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明清—— 珐琅彩 刺绣
《八仙上寿图》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故宫藏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
刺绣《八仙上寿图》
沈涛
END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