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培训教材.ppt

发布:2017-07-07约3.76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状态填报的规定 如缺燃料、缺发电用水、电力系统故障、自然灾害,试验、输电线路限制导致机组停运,试为备用。 机组在电网负荷低谷期间停机进行维修或消缺,应按规定记为第1至第4类非计划停运。 只有规程规定的几类重大改造,才可 记为停用事件。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评价指标 可用系数 等效可用系数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评价指标 强迫停运率 等效强迫停运率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统计评价范围 机组的范围一般至变压器出口套管。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数据注册和事件编码 电厂编码和机组编号 电厂代码 机组编号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数据注册和事件编码 上级企业编码 一级 三级 二级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数据注册和事件编码 事件编码 部件编码 技术 原因 原因 责任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数据注册和事件编码 部件编码要填写事件的主要原因,即反映引起事件的设备部位 。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规程内容介绍 统计评价报告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经验和问题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经验和问题 有关事件的概念问题 包括降出力概念错误,错用停用状态,或时间界限不准确。 编码问题 编码本身不完善,没有填写主要原因,待查很多等。 漏报、瞒报的问题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经验和问题 与检修规程的定义对应的问题 应按检修的性质和规模决定其应填写的状态。机械的对应是不妥的。 关于厂内输变电设施考核的问题 可以按所影响的机组进行考核。相关规定应在考核管理办法中明确。 数据传输和备份 新旧数据的转换和转入 建立管理制度 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网络成员、编写管理制度、数据报送内容、时间规定、领导审核及签字。 建立考核制度 年度、月度目标值,签定责任状、设备责任人、责任部门、评分或经济奖罚 数据采集 数据通过运行日志、PI系统、BFS系统获得,必要时询问相关人员。 数据要求 注册参数完整、事件编码完整、补充说明规范(位置、过程、突出现象、如何处理。) 月底核查 主辅机事件、发电量 数据变更 既往数据变更要重新报送,并通知上级主管单位。  常规分析内容 ⑴总体情况:指标、电量、主要事件。 ⑵非停及非计划降出力分析: 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影响和损失、是否可能再发生、解决建议及落实部门。 ⑶主要检修工作,处理的主要问题。 上级管理单位的部分工作内容: ⑴多角度审核数据:大事件、降出力、重大设备问题的处理不放过。 ⑵加强日常沟通,点评工作。 ⑶定期开会,统一认识和标准。 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项研究 欢迎讨论 * * 发电设备可靠性 评价规程 概 述 规程内容介绍 经验和问题 讨 论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概 述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电力可靠性概念 电力可靠性发展过程 规程的演变 规程的规口及解释 概 述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一、电力可靠性管理概述 1、可靠性概念 发电厂的可靠性目的在于从电厂的生产各环节找出使电厂丧失正常功能的因素,全过程地(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生产运行、检修维护等环节)通过大量的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设备故障的规律,提出定量评价的准则,从而改进上述各环节的质量,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 电力可靠性管理概念 概 述 *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西欧、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工业开始研究。 * 65年,美国东北部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在社会上引起较大震动,68年,美国成立了电力可靠性协会,制定了可靠性准则,力求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经受较大事故。 * 1981年,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立了电力可靠性协会。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了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电力部和大学中开始着手研究电力可靠性问题。经过5年准备,于1985年1月成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正式开展全国范围内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统计工作。 电力可靠性管理发展过程 概 述 1984年 《发电设备可靠性、可用率统计评价暂行办法》 1993年 《发电设备统计评价办法》 1998年《发电设备统计评价规程(暂行)》 概 述 2001年《发电设备统计评价规程》 正式成为行业标准 规程的演变 概 述 新的《发电设备统计评价规程》由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在电力可靠性中心网站“标准与规定”模块处可下载。 规程的规口及解释 《发电设备统计评价规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 二OO一年第31号颁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