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稀土化学与稀土材料讲述.pptx

发布:2017-04-02约2.33万字共1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稀土材料化学 绪 论 关于本课程: 1)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的相同和不同点 a)理论知识不多,应用部分较多。 b)相应的教学模式不同。 c)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d)考核方式有区别。 考察国内一流大学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的的课程设置;考虑我校应化专业的具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具体现状,总结几轮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建构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框架。 具体形式为:教师课堂讲授(14学时)-全班学生查资料准备好ppt-学生分别讲授(18学时)-教师总结-试卷考核加平时成绩-完成教学。 关于本课学习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稀土基本知识。(老师讲) 2)学生查阅资料,课堂讨论。(学生参与) 3)学生课堂讲相关的知识。(学生讲) 3)习题、复习思考题。 4)课堂考试(结束时) 5)交文字资料和讲课的ppt。作为平时成绩。 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按100分计。其中期末考试占60%,上课考察20%,平时成绩占20%。 课程教学目标 《稀土化学》是应用化学及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熟悉和掌握各种稀土元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了解稀土的一般提取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稀土在材料各学科中的应用,使其开阔思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章 稀土元素及稀土矿物 1)稀土元素的重要性: 能源, 信息和材料 三大重要支柱. 稀土元素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而具备了其他元素所不具备的光、电、磁等特性,从而可以制备出许多应用于高新技术的新材料。故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当今世界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第一节 稀土元素及命名 一般来说,我们把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副族, 包括钪(Sc,)、钇(Y,)和镧系元素 [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 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 的十七种元素总称为 稀土元素。 特 别 提 示 1)由于钪的性质与其他元素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一般来说我们所常指的稀土元素都是指除钪以外的16个元素。 2)稀土元素最初是从瑞典产的比较稀少的矿物中发现的,“土”是按当时的习惯,称不溶于水的物质,故称稀土。 稀土元素的命名 稀土元素最早由芬兰著名化学家加多林(J ,Gadolin)于1794年发现的。他在硅铍钇矿中发现了“钇土”即氧化钇。由于分离困难,直到1947年才全部完成了15个稀土元素的分离。前后研究工作由多位科学家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才完成。 第二节 结构和分类 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要从4个方面来进行描 述,即它所处的 电子层(K、L、M,主量子数)、 电子亚层(s、p、d、f,角量子数)、 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s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的程度相同。P电子云在空间有三个伸展 方向。d电子云可以有五种伸展方向,f电子云可以有七种伸展方向,磁量子数) 电子的自旋方向(+ ? ,- ?,自旋量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但是对于多电子元素,还要考虑钻穿效应和屏蔽效应。 最低能量原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要尽可能使电子的能量最低。 电子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在一般情况下总想处于一种较为安全(或稳定)的一种状态(基态),也就是能量最低时的状态。 当有外加作用时,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到能量较高的状态(激发态),但是它总有时时刻刻想回到基态的趋势。 一般来说,离核较近的电子具有较低的能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电子的能量越来越大;同一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是按s、p、d、f(我们称为轨道)的次序增高的。这两种作用的总结果可以得出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遵守下列次序:1s、2s、2p、3s、3p、4s、3d、4p…… 保里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即每一个轨道中只能容纳两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