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胶体溶液.ppt

发布:2017-05-19约4.19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溶胶的聚沉 胶粒相互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淀的过程称为聚沉。溶胶聚沉后外观呈现浑浊。 促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二、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加入少量电解质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 二、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聚沉 (二)溶胶的聚沉 加入电解质后,电解质电离的离子能将胶粒所带电荷中和,胶粒的溶剂化作用也随之消失或变薄,从而使溶胶聚沉。 (1)加入电解质能使溶胶聚沉的原因   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即反离子电荷数,反离子电荷数越高,其聚沉能力越强。一般来说聚沉能力(同种电荷):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3价离子>2价离子>1价离子 (二)溶胶的聚沉 1.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聚沉 (2)不同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的能力 Na3PO4 Na2SO4 NaCl 例如Na3PO4 、 Na2SO4 、NaCl对氢氧化铁溶胶的聚沉能力为: 当两种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相互混合时,由于胶粒所带电荷相互中和而发生聚沉 ,又称互沉现象。 如:用明矾净水就是溶胶相互聚沉的实际应用,明矾中的Al3+离子水解产生的Al(OH)3正溶胶与天然水中带负电的胶态杂质发生相互聚沉。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二)溶胶的聚沉 2. 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增加了胶粒相互碰撞机会;加热同时还降低了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小胶粒所带电荷,削弱胶粒的溶剂化作用。因而使胶粒易于聚沉。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和聚沉 (二)溶胶的聚沉 3.加热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甚至高达几百万的大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溶液是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所形成的溶液。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溶胶、高分子溶液和溶液三者的性质比较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性质 溶胶 高分子溶液 溶液 分散相粒子 分子或离子的聚集体 单个分子、离子 单个分子、离子 粒子直径 1~100 nm 1~100 nm 小于1 nm 扩散速率 慢 慢 快 半透膜 不能透过 不能透过 能透过 丁铎尔现象 明显 微弱 很微弱 体系稳定性 相对稳定 均匀稳定 均匀稳定 加入电解质 少量即发生聚沉 大量时发生聚沉 稳定 粘度 小 大 小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比较稳定,在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能显著提高溶胶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二)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保护作用示意图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二)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高分子被吸附在胶粒的表面上,包裹住胶粒,形成了一层高分子保护膜,阻止了胶粒间的聚集。 原因 正常人血液中的CaCO3、Ca3(PO4)2是以溶胶的形式存在并被蛋白质等高分子所保护,所以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虽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但仍然能稳定存在而不聚沉。当发生某些疾病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减少时,就可使难溶盐的溶胶发生聚沉,沉积在胆、肾等器官中形成结石。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生理意义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二)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许多高分子溶液和某些溶胶在一定条件下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失去流动性,变成弹性的半固体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胶凝。所形成的弹性半固体物质称为凝胶 。 人体内的肌肉、皮肤、脏器、血管壁及毛发、指甲、软骨等都可以看成是凝胶,人体中约占体重2/3的水,基本上也是保存在凝胶里。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四、凝胶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弹性 弹性凝胶:经烘干后体积缩小很多,但仍保持弹性 例如:肌肉、脑髓、软骨、指甲、毛发等凝胶。 脆性凝胶:凝胶烘干后体积缩小不多,但弹性已失去并具有脆性 例如:氢氧化铝、硅酸等形成的凝胶 四、凝胶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膨润(溶胀) 干燥的弹性凝胶放入适当的溶剂中,会自动吸收液体而膨胀,体积增大,这个过程叫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