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嵌接线工艺守则分析.doc

发布:2017-01-05约1.09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低压电机整浸定子线圈制造及嵌接线工艺守则 试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电机整浸定子线圈制造及嵌、接线。 本守则规定了高、低压电机整浸定子线圈制造及嵌、接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0EE.932.001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0EE.932.004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0EE.913.190 扁铜线对接典型工艺 工艺材料 平纹布带、0.04聚四氟乙烯薄膜带(可用残次品)、 粉云母带、高阻带、低阻带、高阻漆、绵纱、硅油、陶瓷纤维绳、硼砂、线绳、聚酯薄膜粘带、聚酰亚胺薄膜粘带6051、硅橡胶自粘带、单面透气保护带、无碱玻璃丝带、涤玻带。 设备与工艺装备 主要设备 绕线机、涨型机、整型机、包带机、热压型机、线圈加热炉、电焊机、乙炔发生器、 匝间和耐压试验设备、万用表、双臂电桥、冷排机。 主要工模具 绕线模、涨型样板、整型模、压铁、胶皮锤子、木锤、 剪刀、锉刀、钳子、掰头工具、挠头工具、木打板、 温度计、焊具、线压子、通槽块、卷尺、千分尺、压力游标卡尺。 工艺准备 按图纸和工艺规定准备工模具、材料,待加工件,检查并调整好设备。 工艺过程 工艺流程 传统线圈制造工艺流程 绕梭形线圈→包保护带→涨型→整形→掰头→挠头→匝间压型→包引线绝缘→包直线绝缘→包端部绝缘→线圈试验→嵌线→试验→接线→试验。 平包线圈制造工艺流程 绕扁平线圈→包引线绝缘→连续包直线和端部绝缘→涨型→掰头→挠头→线圈试验→嵌线→试验→接线→试验。 线圈制造 绕梭形线圈 按图纸要求绕制梭形线圈,同时按图纸规定垫好匝间垫条。绕线时,普通绕线机边绕边用木打板轻轻敲打绕线模中的导线,使其平整。绕到规定匝数后留出引线、剪断,绑扎好线绳、卸模。 采用数控绕线机进行绕线时,按图纸输入相关参数,按表1数值设置绕线速度和张力,按图纸留出始末引线长度,绕到规定匝数后,用0.05聚酰亚胺薄膜粘带每隔200mm绕包一周半进行固定。 导线截面mm 绕线速度(min) 绕线张力(kg) a≤1.12 ≤13 ≤5 1.18≤a≤1.32 ≤13 ≤8 1.4≤a≤2 b≤5 ≤15 ≤10 1.4≤a≤2 b>5 ≤15 ≤15 a>2 梭形长度L≤1200 ≤18 ≤18 a>2 梭形长度1200<L≤1500 ≤15 ≤18 a>2 梭形长度L>1500 ≤13 ≤20 扁平线圈 ≤13 张力根据线规调整 注:a为扁铜线窄边尺寸,b为扁铜线宽边尺寸。 对弓形换位线圈两排导线按匝数排列从一排过渡到另一排必须掰换位弯,按端部可换位长度平均分配各换位处,使各换位弯在端部逐级排开。导线从一排过渡到另一排掰换位弯后,在换位弯处用0.05×20 6051聚酰亚胺绝缘粘带半叠包50mm~60mm。弓形换位线圈如图1所示。成型线圈H355~H900不同极数的底、面引线长度见表2。 图1 表2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355 2 415 400 2 470 450 2 480 4 240 4 290 4 320 6 200 6 220 6 230   8 180 8 200   10 170 12 160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500 2 550 560 2 630 630 2 620 4 340 4 370 4 370 6 255 6 290 6 290 8 210 8 245 8 240 10 190 10 210 10 210 12 170 12 190 12 185 14 155 14 170 14 180 16 145 16 160 16 175   18 150 18 165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中心高 极数 引线长 710 2 705 800 2 750 900   4 440 4 465 4 510 6 330 6 380 6 380 8 260 8 300 8 320 10 235 10 265 10 265 12 220 12 230   14 190 14 200 16 175 16 185 16 200 18 160 18 175 18 195 20 155   20 180 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线轴的电磁线应分别抽测1支-2支线圈的直流电阻.如直流电阻不一致,差别大的线圈应做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