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绪论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目前,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中,有些人对嵌入式系统不甚了解,因此,下面我们先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由来,从其本质特点来探讨嵌入式系统较为准确的定义。 1.1.1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始于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应用 早期的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出现始于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应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是安装在特殊的机房中,实现数值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直到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迅速走出机房;基于高速数值计算能力的微型机,表现出的智能化水平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兴趣,通过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系统中,实现对象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实现对对象系统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做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其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系统中,这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 2.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 由于嵌入式系统要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实现的是对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和控制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想通过对通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装,在大型设备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然而,众多的对象系统(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等)都无法嵌入通用计算机系统,而且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必须独立地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 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到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系统的诞生,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的时代。 3.两大分支的发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发展到奔腾系列,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展了计算机对高速、海量的数据文件的处理能力,使通用计算机系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嵌入式系统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就是单芯片化道路。它动员了原有的传统电子系统领域的厂家与专业人士,接过起源于计算机领域的嵌入式系统,承担起发展与普及嵌入式系统的历史任务,迅速地将传统的电子系统发展到智能化的现代电子系统时代。 因此,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1.1.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我们在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由来与发展后,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将嵌入式系统定义为“嵌入到对象系统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与“嵌入性”相关的特点: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的,因此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 与“专用性”相关的特点:软、硬件的裁减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 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特点:嵌入式系统必须是能满足对象系统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与前两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计算机必须配置有与对象系统相适应的接口电路。 另外,在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时,不要与嵌入式设备相混淆。嵌入式设备是指内部有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设备,如内含单片机的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机器人、手机、PDA等。 1.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从组成上看,嵌入式系统可分为嵌入式硬件系统与嵌入式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如图1-1所示。 嵌入式硬件系统主要由嵌入式处理器和外围接口电路及相关支撑硬件等组成。其中,嵌入式处理器在嵌入式硬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按照功能和用途划分,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