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数据的符号化显示--zhang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3 高级符号化 ArcMap提供了一些控制绘制图层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完成以下典型的符号化任务: 设置图层透明度 对符号的参考比例尺进行设置的数据框 使用符号级别控制要素符号的绘制顺序 利用可变深度来对图层的某一部分进行掩膜分析 本节重点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这些绘制图层工具的应用。 10.3.1 绘制透明图层 透明度功能适应于任何符号类型,使用透明度功能,即使某一图层在当前窗口的其它图层下面也能看见。 10.3.2 设置符号的参考比例尺 具体操作方法为: (1)右击数据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参考比例”|“设置参考比例”命令,即可设置符号的参考比例尺。 (2)右击数据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参考比例”|“清除参考比例”命令,即可清除参考比例。 (3)右击数据框,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参考比例”|“缩放至参考比例”命令,即可缩放至参考比例。 10.3.3 使用符号级别绘图 使用符号级别绘图在高级制图中非常有用,很多时候使用级别绘图功能是必须使用的,特别是同一要素图层不同分级使用单一符号、唯一符号、分级颜色及分级符号中很重要。比如在做道路、河流等符号化过程中,道路图层往往是放在同一个图层中的,但是对于不同级别的道路,覆盖规则限制了它们的符号绘制顺序,因此必须使用符号级别高级制图功能来绘图。 10.3.4 创建掩膜图层 1.创建掩膜图层 2.使用掩膜图层 * 10.2.1 与数量相关的显示 与数量相关的显示分为“分级色彩”、“分级符号”、“比例符号”等不同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常见应用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当然它们的共性是与数量相关的显示分类,本节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不同的分级方式。 1.分级色彩 2.分级符号 3.比例符号 10.2.2 分级色彩 用分级颜色对数据符号化,主要是通过改变符号颜色及大小来表达数量的变化,比如可以用橙色色度的变化表达不断变化的省会城市高程。 10.2.3 分级符号和比例符号 用分级或比例符号表达数量也是数量分级常见的表达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1.用分级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2.用比例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2.用比例符号表示定量数据 10.2.4 多属性共同显示 正如在以上章节的例子中看到的那些数据,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属性,通常用一个属性来显示数量或者类型,但是在实际制图中,有时候会遇到需要用多个属性来制图的情况。 10.2.5 用图表方式显示 饼图、条形图/柱状图、堆叠图是常见的几种图表分级表达方式,在对大量的定量化数据进行表示时较有优势。这三种方式的特点为: 饼图:显示每一类型占总量的大小。 条形图/柱状图:显示相关的数值而不是显示比例。 堆叠图:显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10.2.6 用TIN显示三维表面 前面已经介绍过,TIN表达了地面高程、温度梯度等连续的表面,这一连续表面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的不规则三角面来表示。用分层设色来描述海拔高度,以及用渐变的颜色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强度就是TIN应用的典型例子。给TIN表面赋予不同的颜色可以很容易的识别山脊、山谷、山坡以及它们的高度。 这里介绍在ArcMap中如何进行TIN符号系统设置。 第10章 数据的符号化显示 要素符号化是绘图决策过程中最终的步骤,因为符号化的过程是决定在地图中选择何种方式展现数据的过程,而实际上如何显示数据决定了所绘制的地图能表达何种信息内容。在ArcMap的高级制图中数据符号化显示方式丰富多彩,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软件的重要特点。 本章将分层次由浅入深介绍符号化的不同方法。 10.1 地图符号化 所谓地图符号化,简单的讲就是把地图数据用人们比较熟知或者普遍认可的符号将其在地图中表达出来的过程,通常符号化后的地图才是能够被准确认知的地图,而清晰准确的要素位置的显示能够在地图的高级应用和辅助决策中提供更有用的价值。 10.1.1 多彩的地图显示 地图显示在ArcMap中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单一符号地图、唯一值地图、颜色分级地图、符号分级地图、多变量地图甚至图表地图、栅格地图、TIN表面地图,多种多样的地图显示表面了ArcMap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在地图制作中的优势和特点。 10.1.2 单一符号显示 单一符号显示数据是较为基础的地图要素展示方式,通常情况下,单一符号显示利于表达要素的恰当准确位置。 v 10.1.3 分类符号显示 在ArcMap中分类符号显示有三种类别,即“唯一值”、“唯一值,多个字段”以及“与样式中的符号匹配”。 10.1.4 分类的管理 在ArcMap中使用分类图层符号化可以显示同类型数量在地图上的分布规律,而当显示较少的类型时,往往可以把相似的类型合并为一个类型。比如可以把水域分类的两个详细类型合成一个概念较为概括的类型。合并类型使得分布规律更为清晰易读,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