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微生物学..doc

发布:2017-01-11约7.9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发酵作用 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子直接交换有机物自身未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过程,此过程中有机物部分被氧化,形成各种中间产物,产生能量较少。 转导 由病毒介导的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包括普遍性转导和特殊性转导两种类型。 拮抗作用 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的产物对一种 (或一类)微生物生长不利,或者抑制或者杀死对方,这种微生物间的关系叫拮抗关系。拮抗关系可分特异性拮抗关系和非特异性拮抗关系两种。 4.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好氧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以好氧性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和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絮状颗粒。 6.P/H指数 P代表水体中光合自养型微生物数量,H代表异养微生物数量,二者之比即为P/H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的程度。 7.活性污泥与菌胶团 活性污泥是以好氧性细菌为主体的微生物和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絮状颗粒的总称。在好氧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中心由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 8.反硝化作用 厌氧和有机质较高的环境中,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氨或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9.转化 细菌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游离的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基因组的过程。 10.质粒 指细胞中存在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赋予细菌细胞特异的抗逆性,如降解有毒物质、 11.农药安全系数 能使某类微生物数量下降50%的化学农药的浓度(LC50)和实际使用浓度(mg/kg土)之比。系数愈大愈安全,系数愈小愈易造成药害。系数小于1时,对各类土壤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 12.化能自养微生物 一类以氧化无机化合物获得能源,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为惟一或主要碳源,利用电子供体如氢、硫化氢等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细胞物质的微生物。 13.拮抗作用 一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其中有的产物对一种 (或一类)微生物生长不利,或者抑制或者杀死对方,这种微生物间的关系叫拮抗关系。拮抗关系可分特异性拮抗关系和非特异性拮抗关系两种。 二、选择题 根据其在水中的存在及数量情况, B 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A、 枯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双歧杆菌 D、 变形杆菌 侵染细菌的病毒称为 A 。 A、 噬菌体 B、 朊病毒 C、 拟病毒 D、 类病毒 测定细菌活菌数量的方法是 C 。 A、显微镜直接测数法 B、 比浊法 C、 稀释平皿测数法 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B 。 A、乙酸 B、乙醇 C、乳酸 D、丙醇 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 B 。 A、30% B、70% C、95% D、100% 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C 。 A、硅胶 B、明胶 C、琼脂 D、纤维素 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D 。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拮抗关系 菌根是 C 和植物的共生体 A、 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酵母菌 9.营养物质从胞外运输到胞内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也不发生结构变化的是 A 。 A、被动运输 B、 促进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0.出芽繁殖是 D 的繁殖方式之一。 A、病毒  B、根霉 C、原生动物  D、酵母菌 11.培养基质中,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B 。 A、5:1  B、25:1  C、40:1  D、80:1 12. 测定细菌活菌数量的方法是 C 。 A、显微镜直接测数法 B、 比浊法 C、 稀释平皿测数法 1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