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上课选读.ppt

发布:2017-02-22约7.47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必然导致生物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必须达到生殖隔离,才导致新物种形成。 种群产生 变异(不定向) 不利变异淘汰 有利变异积累 种群基因频率 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 方向进化 自然选择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2、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1、生物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 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东北虎和华南虎 马和驴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 地理隔离 原始地雀 不同群体 不同变异类型 种群基因库差异很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 最常见的方式: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 物种的形成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如: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地理隔离。 注意: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不是必备条件,例如多倍体植物的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判断方法 (1)进化取决于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2)物种形成取决于是否形成生殖隔离。 ①进化是量变,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共同进化: 生物 生物 无机 环境 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基因、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 突变和基因重组 种群基因频率 改变 积累 基因库的差别 种群间生殖隔离 标志着 地理隔离 时间 扩大 自然选择 物种形成 导致 导致 1.(2010·山东)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研究对象 个 体 种 群 研究水平 性状 基因 2.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还原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而非防止冻害而产生的变异 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 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2010·天津卷)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4.多选)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