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精要.doc

发布:2017-03-29约9.5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号: 09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 《公路施工桥涵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软石、碎石》(GB/T14685-2001)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污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试验规范 (JTG E30—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1—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粗集料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 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毛巾:纯棉制,洁净,也可用纯棉的汗衫布代替。   (6)温度计。   (7)标准筛。   (8)盛水容器(如搪瓷盘)。   (9)其它:刷子等。 3试验准备 3.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筛过筛对2.36㎜-4.75㎜集料,或者混在4.75㎜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的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丢失集料。   3.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的规定。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 公称最大粒径(㎜) 4.75 9.5 16 19 26.5 31.5 37.5 63 75 每一份试样的最小质量(㎏) 0.8 1 1 1 1.5 1.5 2 3 3   3.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动,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0㎜,轻轻至搅动石料,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完全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4.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人一个浅盘。   4.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ω)。   4.4提起吊蓝,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此步骤需特别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宜逐颗擦干,注意对较粗的粗集料,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对较细的含水较多的粗集料,毛巾可拧得稍干些,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千万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且已擦干的集料不得继续在空气中放置,以防止集料干燥。   4.5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下,称取集料的表干质最(mf)。 4.6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a)。 4.7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计算 5.1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按公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γs= γb=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a——集料的烘干质量(g); mf——集料的表干质量(g); mω——集料的水中质量(g)。 5.2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计算精确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