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摘 要]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 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需要重大的需求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讨论制造装备研发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制造大国;制造强国;高端制造
引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支柱 是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0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就己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 造大国。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被冠之以制造大 国的称号,却迟迟没能跨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我国 制造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通过何种 途径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 强国的跨越?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问题 。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常是指各制造产业的构成及各制造产业之间的联 系和比例关系 。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中国制 造业的比较优势行业,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 位置,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还有很 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 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强,制造业缺乏发达的产业分 工体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以及制造业技术创 新能力十分薄弱。
2. 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制造业竞争力是一个涵 盖制造业本身以及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 综合能力系统,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多 维度、多视角着眼,从系统能力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纵观制造业发展历程,我国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颇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高消 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内效率提升问题依然严 峻;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制造 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 题是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不 f圭和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根 源,也是导致制造业市场营销和拓展能力不足致使国 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所在。
3. 制造业的协同创新问题。在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的今天,制造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 工技术,而是集机械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 学和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新兴科学,即成为 制造科学飞然而,我国仍处于许多重大技术产品不 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不得不依 蛐进口的尴尬境地。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 创新力度不足,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加之企业自成体 系、企业间协同创新不足以及产学研条块分剖,协同力 度亟待加强
国家的需求与发展机遇
制造业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占国家30%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姑的制造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落后,对国家各领域发展的装备支撑能力弱,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已经将制造业列为国家中长期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1),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6月7日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科学技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先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和高速铁路交通等现金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世界制造强国发展趋势 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历程,在全球化、网络化、高
新技术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制造业在生产 区域上,正逐渐由一国制造生产向跨国制造生产转变; 在生产方式上,正逐渐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在 生产模式上,正逐渐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由粗 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一)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当今世界仍然稳居首
位,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更是鲜有竞争者与之匹 敌。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 原因是其忽略了制造技术的发展,致使国内汽车和家 电行业在竞争力方面不敌日本。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政府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制定并实施针对制 造业发展的一系列计划,制造业地位重新被确立。到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汽车行业在欧美市场份额己经
重新超越日本。进入 21 世纪,美国政府又推出了一 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鼓励制造业向高端 化发展,低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 。2012 年以来,美国 又提出制造业回归计划,将部分高端制造业重新迁回 美国,带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生物 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等 己经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美国制造业 发展历程不难看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