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教学课件:2.2.1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共24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徒手切片 制作装片 材料染色 漂洗浮色 显微镜观察 实验原理:脂肪易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1、材料用具(见教材P19) 2、方法步骤 (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3、实验结论: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 大分子 第1课时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本节聚焦 1、糖类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可分为哪几类?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可分为哪几类?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 3、尝试鉴定生物体内的还原性糖和脂肪。 碳原子的结构 1个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其中外圈的4个价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 碳原子之间可以单键相结合,也可以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状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例如: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元的碳骨架构成的(见下图)。 1、糖类是由C、H、O 3种元素组成的。 2、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3、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不能被水解的糖 名称 分子式 分布 主要功能 葡萄糖 C6H12O6 动、植物细胞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 半乳糖 动物细胞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成分 脱氧核糖 由两个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能水解成两个单糖分子。 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存在于植物细胞) 蔗糖→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植物细胞) 乳糖→葡萄糖+半乳糖(存在于动物细胞) 能水解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分子式(C6H10O5)n) 淀粉:存在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物质 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得储能物质 3.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 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 粉 n葡萄糖 糖 元 n葡萄糖 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 水解 水解 水解 水解 项目 类型 单糖 二糖 多糖 概念 举例 分布 功能 C12H22O11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C6H12O6 核糖C5H10O5 脱氧核糖C5H10O4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组成核酸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水解为单糖,作为能源物质 纤维素 淀粉 糖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主要的组成成分 植物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 动物细胞主要的储能物质 (C6H10O5)n 不能水解的糖 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限制,受限制的不仅是甜味食品,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为什么? 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 1.糖类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2.糖类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 3.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糖类中的可溶性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一、鉴定淀粉(参考教材)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实验目的: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成分。 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色。 蔗糖 淀粉 2 2 紫色 蓝色 1、材料用具 2、方法步骤 蔗糖 淀粉 淀粉、1mL稀释的唾液 2 2 2 蓝色 砖红色沉淀 蓝色 3、实验结论:糖类中的可溶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1、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 2、分类:脂肪、类脂(磷脂)、固醇类(胆固醇) 3、特性:不溶于水 脂肪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储存形式和运输形式。 脂肪分子示意图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磷脂分子示意图 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等,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 固醇类分子示意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