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里程碑.ppt

发布:2017-09-27约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什么,需要联系农村公共服务的状况 ●当前农村、农民的分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全面加快,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明显增强 1.随着农户和农民分化的加快,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加快转型 三八六一九九二五部队 六“鬼”闹农业(老人、小人、女人、穷人、懒人、孬人) 农村经济农业化、农业经济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村庄发展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要素外流化和进城农民边缘化 2.农村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导致“三农”发展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显著增强 由于上述变化,特别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加快转型,农村经济社会的自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出现迅速弱化的现象。 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婚姻家庭 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迅速凸显,不仅是因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比较大,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还是因为农户和农民的分化及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往往导致“三农”发展对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张:要求通过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农村改善自生能力和民生状况。 因此,农村社会加快转型,也对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重构新的农村社会协调机制,提出了日趋迫切的要求。这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六、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决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决定》提出“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谢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里程碑 ——解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姜长云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 研究室主任、博导 2008年10月 主要内容 ●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总体评价 ●为什么说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关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问题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 ●关于“加快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总体评价 全会公报及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8个特点: ●在继承中有重大提升 十七届三中全会继承了我党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特别是五个一号文件将三农作为重中之重的思想.但又把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具有前瞻性 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 都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10):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9):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10):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七次三中全会,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农业问题作为重要议题外,有两次专门讨论农业和农村问题,分别是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 而且这次三中全会讨论的,更是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六部分。 ●在发展中有重大创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