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2015、12、10讲述.ppt

发布:2017-04-02约7.12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问题1:(3)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蒸汽动力    ②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近水建厂   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③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向机器大工业工厂转变。 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日益 成为一个整体(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⑤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①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⑤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①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美国:爱迪生(1847--1931) “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2000多项)主要发明: 电灯和电力系统、 普用印刷机、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有声电影、传真电报 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 时间:19cn70年代后--20cn初期 范围:美德意等国 2、电气广泛应用的过程及主要的“电气产品”: 3、影响: 1、理论基础:1831年 法拉第(英国)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_____ 和_____, ______实力日益扩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___ _的形成。 (3)____ 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_ _和人们的___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_____。 社会结构 世界形势 资产阶级 垄断组织 电气技术 面貌 社会生活 “电气时代” 读左图结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如果选择一个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现代术语为其命题,最恰当的是:   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使“地球村”的形成成为现实。 A、工业近代化 B、交通立体化 C、信息网络化 D、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时间:二战后初期至今 (20cn70年代以后进入新阶段)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问题3:(1)“信息时代”产生的背景: (2)互联网的形成和功能: (3)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时间:二战后初期至今 (20cn70年代以后进入新阶段)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时间:二战后初期至今 (20cn70年代以后进入新阶段) 1、“信息时代”产生的背景: (1)技术基础: 年,第一台 的诞生于美国。 1946 电子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 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 由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 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时间:二战后初期至今 (20cn70年代以后进入新阶段) 1、“信息时代”产生的背景: (1)技术基础: 年,第一台 的诞生于美国。 1946 电子计算机 (2)直接推动因素: 时期,美国出于应对苏联的需要加紧信息技术的研发。 冷战 2、互联网的形成和功能:  互联网:是指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时间:二战后初期至今 (20cn70年代以后进入新阶段) 1、“信息时代”产生的背景: (1)技术基础: 年,第一台 的诞生于美国。 1946 电子计算机 (2)直接推动因素: 时期,美国出于应对苏联的需要加紧信息技术的研发。 冷战 2、互联网的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