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气象学课件1-09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卫星气象学(卫星云图分析)
1、气象卫星发展现状
2、气象卫星轨道和运动规律
3、气象卫星遥感观测的基本原理
4、气象卫星观测仪器、资料获取和处理应用
5、气象卫星图像的分析基础
6、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7、热带低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特征
8、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第一章 卫星气象学发展现状
§1 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当今时代特征
§2 气象卫星遥感的意义和内容
§3 卫星资料在大气科学中的作用
§4 各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和资料应用
现状
§5 对地观测卫星的种类和发展
第一 章 卫星气象学发展现状
§1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当今时代特征
一、卫星技术的发展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空间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携带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的人造卫星,用于测量大气温度、湿度、风、云和辐射等气象要素以及各种天气现象,以研究气象为目的的卫星称做气象卫星。
3、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试验卫星泰罗斯—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人造卫星应用于气象探测的新纪元,四十多年来,在探测理论和技术、灾害性天气监视、天气分析预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大气科学发展,形成了卫星气象学。
4、当今已形成宇宙空间时代—Satellite 卫星、宇宙探险;
5、高科技计算机时代—Computer 计算机;
6、信息时代—Internet 国际互联网。
二、 中国气象卫星的创建时代
自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TIRos—1试验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发射了上百颗气象卫星。极地轨道和静止轨道卫星。除美国外,中、日、俄、法、印、欧共体等国家和组织都已发射了气象卫星。
1、中国风云1号气象卫星(极地轨道)
我国于1988年9月7日,由长征4号火箭成功地将FY—1(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
FY—1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试验卫星,
它由中国航天部承担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任务,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负责管理卫星资料的接收。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正在向业务化,增加可靠性方面迈进。
中国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卫星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目前,人造卫星已广泛地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地理、海洋、农业,军事和通讯等各个领域,
FY-1A 88.9.7 发射,实验,未投入业务使用。
FY-1B 90.9 .3 发射,实验,未投入业务使用。
FY-1C 99.5.10发射,有多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Multi-Channel Visible and IR Scan Radiameter——MCVISR)由5通道增至10通道,已投入业务使用。
FY-1D 2002.5.15.发射升空。投入业务使用。
2005年发射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FY-3卫星,除装载可光见和红外成像仪器外,还有高分辨红外分光计、微波辐射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器、地球辐射收支仪及大气探测用的GPS接收机。不仅实现全天候大气要素的垂直探测和表面特征观测,还能得到多种描写陆地、海洋、冰雪特征的地球物理参数。应用范围扩展到地球环境科学的多个领域,为获取全球大气和地球物理参数的重要卫星之一。
2、中国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FY-2A—97年6月10日发射
FY-2B 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成功,定点于105°E上空,辐射仪有三个通道,可见光为0.55─1.05μm,水平分辨率为1.25公里,红外为10.5─12.5μm,分辨率约为5.0公里,水汽为6.2─7.6μm,分辨率约为5.0公里。
FY-2C卫星2004年10月29日北京时间11时至11时25分,获取的第一幅可见光图像。
FY-2D卫星2006年12月8日08时53分发射升空。
FY-2 第02批为FY-4,是中国未来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系列。计划于2010年之后试验应用。
2009年11月23日风云-2E星接替C星观测试运行,12月23日8时起,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2012年1月13日8时56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07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风云二号07星是风云二号03批三颗卫星中的首发星,卫星成功发射后将定点在东经112°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并命名为风云二号F星。卫星采取自旋稳定方式,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
风云二号F星星载两个主要载荷:扫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