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毛泽东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1、如何借鉴苏联经验《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 ,即: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一、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 建国初,毛泽东说:“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苏联模式》 *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 高度控制国家,国 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 二、“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阶段:《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第三阶段: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 《以苏为戒》 * (1)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主要内容: * 第二阶段: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是使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