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题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扩大对外直
接投资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
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市场竞争、资源不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是促使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
资的主要动因, 并对这些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必要性; 动因; 实证分析
一、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理论表明, 发展中国家为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的赶超战略, 进行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 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 Dunning 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借鉴国际经验, 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 2000 美元, 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 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转移至海外, 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 利润。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虽只有 1000 美元多一点, 总体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但是由于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迅猛, 部分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江苏、 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超过 2000 美元, 我国已经具备对外输出资本的基本条件。
为了促进企业能够顺利“走出去”,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2005 年上 半年, 有关部门先后在 12 个省市进行境外投资审批改革试点, 下放审批权, 取消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 和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 并在部分省市实行 2 亿美元境外投资外汇额度的试点工作, 以解决企业的用汇 难问题。
从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上看,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一种替 代关系, 但 1980 年代以来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却表明, 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 贸易的简单替代, 而是存在互补关系。近 10 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成绩斐然, 我国经济与国际 经济的融合、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2004 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 35.7%, 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一万亿美 元, 达到 11548 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 2003 年的第 4 位上升到第 3 位, 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
[收稿日期] 2005- 11- 10
[作者简???] 胡朝晖 ( 1968- ) , 女, 湖北武汉人, 广东金融学院讲师。
- 64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 国际投资
了 GDP 的增速, 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年年攀高: 2002 年, 我国外贸依存度为 51%, 2003 年为 60%, 2004 年 超过 70%。而目前世界外贸依存度的平均水平是 41%, 其中发达国家是 38%, 发展中国家是 51%。作为 一个经济大国, 把自己市场和贸易的发展命运寄托于贸易伙伴的力量, 本身蕴藏着对国家经济与政治安 全的潜在威胁。因此,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由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对外贸易的阶段。
事实上, 后发国家实行的“进口替代”与“引进外资”战略, 其实质仍然是被动接受发达国家所转移的 落后产业, 这对后发国家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提升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能消除固有的产业 级差。落后国家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发展高级产业, 必须打破现有的被动接受产业转移的格 局, 立足于本国的条件, 采取适当的方式大力发展“逆梯度型”对外直接投资, 主动获取世界最新技术, 促 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从技术结构层次来看, 我国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并进行技术创新, 大大改变了我国原有的技术结构层 次。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我国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定的比较竞争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能力大大增强, 表现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上就是, 我 国不仅向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 还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等处于不同经济发展层次的国家 投资, 投资遍布 139 个国家和地区, 并逐渐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主要集中在澳 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泰国、俄罗斯、秘鲁、新西兰、南非、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按照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 各国吸收外国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 发达国家是 1:1.44, 发展中国家 的这一比例为 1:0.43, 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为 1:0.26 左右,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 工业门类的齐 全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的大量积累, 我国对外投资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
二、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1.促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一方面是依赖于地方保护主义, 另一方
面也得益于关税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