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风险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风险分析
摘要:在对我国基础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同时也对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必要性;风险;建议
?
1 我国基础能源现状
我国基础能源格局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查明煤炭储量为1.3万亿吨,预测煤炭总资源量为5.57万亿吨,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总量中占有率分别为76%和69%。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不断提高,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作为能源主体被开发和利用。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石油资源总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陆上石油资源约为826.7亿吨,占总量的77.07%,海上石油资源约为246亿吨,占总量的22.93%。总体来说我国属于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7888万吨,同比增长1571万吨,增长9.6%,预计到2020年,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4~2.6亿吨,届时原油对外依存度将从2004年的38%分别增长到52%和60%左右。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石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8965万吨,比2007年增加2395万吨,增长6.5%,增幅较2007年上涨1.7%,石油对外依存度攀升至51.3%,比2007年的50.5%增加0.8%。
我国的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初步估算为56×1012m3 ,可采资源量22×1012m3。作为清洁、优质、高效的能源,天然气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国内大型、特大型天然气资源的不断被发现,国内也掀起了一轮天然气开发、利用的高潮。从2000年到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2008年达到720亿立方米,平均增速率达14.4%。
2 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
2.1 我国的基础能源现状需要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
不可否认,煤炭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煤炭的结构和组成的复杂性,在煤炭的利用过程中也同样带来诸多环境问题。组成煤炭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同时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煤炭组分中含有的硫、氯、氮等有害物质在直接燃烧后被排放到环境中,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有关资料表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排入大气中90%的SO2、70%的烟尘、85%的CO2来自于燃煤。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不仅严重地威胁到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过去煤炭的非高效、非清洁利用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解决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快速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经济与环境的有序、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国家大力发展煤炭的有序、清洁和高效利用,其中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煤炭清洁利用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污染的发展方向。
2.2 煤制天然气的竞争优势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炭为原料,经由煤气化后生产的合成气,再经甲烷化处理,生产热值符合规定的的代用天然气。与其他以煤炭为原料,经由煤气化生产煤化工产品相比较,煤制天然气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首先,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可靠。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项目均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验证,相比之下煤制天然气从技术角度看不存在任何技术风险。
其次,与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油、醇醚及经由甲醇生产聚烯烃产品相比,煤制天然气的工艺装置较少,单位热值投资成本低,能够有效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由于煤制天然气工艺相对简单,与其他新兴煤化工产业相比,过程产生的废水废物相对较少,产生的废物也更易于处理。同时,煤制天然气还具有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率高以及废热能够循环利用等优点。
2.3 煤制天然气是对我国天然气气源的有效补充
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形势不容乐观,专家预测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2010年末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供求缺口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未来几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甚至超过15%。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在进一步加大天然气资源自主勘探开发力度并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同时,也在沿海的辽宁、福建及广东的地方进行进口LNG终端的布局,但目前我国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