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ppt

发布:2017-05-17约2.92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气血津液神 血与津液 唐山市中医医院 方芳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血府:血液运行的管道即“脉”,约束血液运行。 瘀血:某种原因导致血液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 积不行;或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 离经之血:因外伤等原因,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 出脉外,形成出血。 血的生成 ①化生之源(营气、津液、肾精)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的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其中包含化为营气的精专物质和有用的津液,二者进入脉中,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 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血液生化之源 心肺: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由 脾上升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 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成红色血液。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之一。肾精化气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血的运行 ①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阳气的推动与温煦、阴气的固摄与凉润作用 《医学正传》:血非气不运。 脉道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 《灵枢·决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 血液的质量,包括清浊及黏稠状态 病邪的影响:阳热亢盛→出血 阴寒偏胜→瘀血 ②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 肺气宣发与肃降,调节全身的气机; 宗气贯心脉而行血气 肝:主疏泄,条畅气机; 贮藏血液,防止血溢脉外,调节血量 脾:主统血,防止血溢脉外 血的功能 (一)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难经、二十二难》:“血主濡之”。 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器官得养—— 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壮实, 皮肤毛发润泽、筋骨劲强,运动灵活。 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器官失养—— 面色萎黄,肌肉瘦削,皮肤毛发 枯槁,筋骨痿软,肢体麻木,运动不利。 (二)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灵枢·平人绝谷篇》: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素问》: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血液充盈——神得血养——神志清晰、精神充沛 血病及神: 血热——扰乱心神——烦躁甚至神昏、谵语 血虚——神失所养——失眠、多梦、惊悸 血瘀——神失所归——发狂、健忘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等 官窍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 正常的排泄液——汗、尿乃津液所化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由于津和液二者之间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将二者加以区别。 《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灵枢·五癃津液别》: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类经·藏象类》: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盖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浊者也。津为汗而走腠理,故为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津与液的区别主要用于临床对津液损耗而出现“伤津”、“脱液”病理变化的分辨。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津液二者同属一类物质,且可以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不作严格区分。 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和排泄 ①津液的生成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胃:主受纳腐熟,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 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后, 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 水液,促使糟粕形成为粪便。 ②津液的输布 脾:津液上输于肺,肺气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