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26张ppt) (共26张ppt).ppt

发布:2017-05-29约3.48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聚焦中考——河南专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3课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自主学习 1、隋朝建立的背景、三要素。 2、隋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大运河修建的时间、影响。 4、隋朝灭亡的原因。 5、请你认真分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内容、意义。 6、隋朝“二世而亡”会让你联想到哪个朝代?请尝试 将这两个朝代进行一下对比。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历史传说 新课探究 一、隋朝的统一 1.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589 隋 1.隋朝建立与统一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 背景: 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方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 建立者: 杨坚 建立时间: 定都: 统一时间: 581年 长安 589年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2.隋朝的经济政策 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 东都---洛阳 隋朝时使用的五铢钱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3.隋朝的政治创制 三省六部制 内史省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负责起草政令 吏部 度支(后改为户部) 礼部 兵部 都官(后改为刑部) 工部 负责审核政令 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三者互相牵制,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袭。 隋文帝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产生。 4、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1.读史料: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二、开通大运河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3.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2.大运河开凿的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