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 pull)(被动吸水) (三)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外界条件 1. 土壤可用水分 土壤可用水分与土粒粗细、胶粒数量等有关 土壤可用水:粗砂土细砂土砂壤壤土粘土 2. 土壤通气状况 CO2↑O2 ↓吸水能力↓ (长时间无氧呼吸使根系受毒害) 3. 土壤温度 高温:根系老化和木质化,酶活力下降,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下降,吸水能力减弱。 低温:水分粘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原生质粘性增大,水分不易透过;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影响吸水面积。 4. 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吸水能力↓ 三、水分向上运输 (一)水分在木质部中运输的速率 木质部薄壁细胞 具环孔材的树木具散孔材的树木裸子植物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主要动力: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必须拉动导管内连续的水柱向上运输。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争议: 1、是否有活细胞参与水分运输?(茎部局部死亡对水分上升的影响不大。) 2、小气泡在导管或管胞中形成空穴化,大气泡则堵塞管道,形成栓塞,破坏水柱连续性。(植物有多种途径避免空穴化和栓塞;植物体内水分上升只需部分木质部起作用,主要是年轮外围幼嫩的木质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植物吸水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有利于矿质、盐类的吸收; (3)能降低叶片温度。 (二)蒸腾作用部位:幼体、成体 蒸腾作用的方式:皮孔蒸腾、角质蒸腾、气孔蒸腾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1.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蒸腾的水量。单位:[g/(m2·h)]。 2. 蒸腾比率( transpiration ratio, TR):植物蒸腾作用丧失水分与光合作用同化CO2的物质量(mol)比值。 3.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TR的倒数。 二、气孔蒸腾 (一)气孔运动 气孔结构特点:保卫细胞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导致细胞有伸缩性 (三)气孔运动的机理: 1.K+ 细胞膜上有ATP质子泵,它可被蓝光和红光激活,利用ATP将H+从保卫细胞运到周围细胞,同时吸收K+和Cl-,降低了细胞的水势,气孔张开。 2.苹果酸 PEP+HCO-3+NADH→苹果酸+磷酸+NAD+ 保卫细胞吸水产生大量苹果酸平衡K+和Cl-,维持电中性。水势下降,气孔张开。 3.淀粉-蔗糖 保卫细胞水势变化是糖和淀粉互相转化产生的结果。 蔗糖可能是气孔运动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蔗糖生成途径: ⑴ 保卫细胞叶绿体的淀粉水解(或经过卡尔文循环产生)的中间产物—— 3-磷酸二羟丙酮由叶绿体转运到细胞质经由1-磷酸葡萄糖合成蔗糖。 ⑵ 叶肉细胞的质外体产生蔗糖进入保卫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保卫细胞中的3-磷酸二羟丙酮也转变成PEP,进一步生成苹果酸。 日变化: 上午为K+渗透调节阶段,下午为蔗糖渗透调节阶段 (三)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气孔蒸腾即是水蒸气扩散过程 蒸腾速率 =扩散力/扩散途径阻力 =(气孔下腔蒸腾压-叶外蒸腾压)/(气孔阻力+扩散层阻力) (一)外界因素 1. 光照(最主要):提高气温和叶温,增大叶片内外蒸汽压的差值;促进气孔张开,减少内部阻力 2. 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时,叶内外蒸汽压差变小,蒸腾变慢。 3. 温度:相对湿度相同时,温度越高,蒸汽压越大,蒸腾增强。 4. 风:微风促进蒸腾;强风引起气孔关闭,内部阻力增大,蒸腾减弱。 5. 昼夜变化:视天气情况而定(以光照为主要影响因素)。 (二)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气孔频度(stomatal frequency):每平方厘米叶片的气孔数 2.气孔大小 3.气孔下腔大小 4.叶片内部面积:内部暴露的面积,即细胞间隙的面积 水分在植物体内传送的途径是根毛从土壤溶液中吸水,运送到根内 →茎→叶→蒸腾到空气中,于是形成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SPAC)。在SPAC中,水分运动的 驱动力是水势梯度,即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 第五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灌溉的基本任务是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 一、作物的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因种类而异 大豆,水稻小麦,甘蔗高粱,玉米 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量也有很大的差别。 如小麦生育期分五个阶段: 1.萌芽到分蘖前期:需水量不大; 2.分蘖末期到抽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