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反应_第三章___酰化反应2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7. HOBt 28. IBX 29. LAH 30. LDA 31. m-CPBA 32. PMB 33. NBS/NCS 34. NMM/NMO 35. PCC/PDC 36. PTSA/PPTS 37. Red-Al 38. TEA/TFA/TFAA 39. TBHP 40. TCCA 41. TMEDA/DMEDA 42. DPPA 第三节 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一、脂肪氨-N酰化 比羧酸的反应更容易,应用更广 1.羧酸为酰化剂 (1)DCC为催化剂 (2)活性磷酸酯为催化剂 2 羧酸酯为酰化剂 例 例 3 酸酐为酰化剂 如用环状酸酐酰化时,在低温下常生成单酰化产物,高温加热则可得双酰化亚胺 4 酰氯为酰化剂 二、芳胺N-酰化 第四节 碳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一、芳烃的C-酰化 1 Friedel-Crafts (F-C )傅-克酰化反应 (1) 反应通式 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高时才可进行酰化反应 (2)反应机理 (3)影响因素 ① 酰化剂的影响 I. 酰化剂的影响:酰卤﹥酸酐﹥羧酸、酯 酰化剂中卤素的影响 (I Br Cl F) ii 酰化剂结构的影响 用酸酐作酰化剂,可制取芳酰脂肪酸,并可进一步环和得芳酮衍生物 (2)被酰化物的影响(电效应,立体效应) ①邻对位定位基对反应有利(给电子基团) ②有吸电子基(-NO2.-CN,-CF3等)不发生反应 ③有-NH2基要事先保护,因为,其可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变为 再反应 ④导入一个酰基后,使芳环钝化,一般不再进行傅-克反应 * ⑤芳杂环 ⑥立体效应 * (3)催化剂的影响 * 溶剂的影响 CCl4, CS2惰性溶剂最好选用. 在反应过程中取代基不会发生碳骨架重排, 用直链的酰化剂,总是得到直链的RCO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 此外酰化不同于烷基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不可逆的 * 其它混合酸酐 酰氯是活泼的酰化剂,可酰化位阻大的醇以及酚,对于不易制备(混)酸酐的情况,酰氯法显示出其优越性,实际上酰氯就是一种混酸酐,其酰化反应也是不可逆的。反应一般要加入有机或无机碱(吡啶、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等)作缚酸剂。吡啶等还有催化作用。 4. 酰氯为酰化剂(酸酐、酰氯均适于位阻较大的醇) 吡啶不仅有催化作用,而且可中和氢卤酸。取代吡啶具有类似作用 4. 酰氯为酰化剂(酸酐、酰氯均适于位阻较大的醇) (2)反应机理 Lewis酸催化 碱催化 酰氯为酰化剂(酸酐酰氯均适于位阻较大的醇) (4)应用特点 ①选择性酰化 有机锡体系实现选择性酰化 非1,2-二醇的酰化 ②叔醇的酰化 加入Ag+、Li+盐,提高收率 5 酰胺为酰化剂(活性酰胺) 一般脂肪族酰胺的酰化能力是很弱的,不适宜作酰化剂。但某些连有吸电子基(双键)或具芳香性的酰胺可以作酰化剂,多为咪唑及三唑衍生物。 5 酰胺为酰化剂(活性酰胺) (3)应用特点 ① 酰基咪唑为酰化剂 ② PTT为酰化剂 适用于对酸、碱均不稳定醇的酰化 反应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羧酸需要活化 10为活性中间体 一个五元杂环用来活化 例 活化试剂为CDI 优点:酸的活化、酰化、硝基还原可在同一溶剂中进行-EtOAc Mechanism N上无孤对电子参与共振,键更易断裂 N-H的化学位移 6.乙烯酮为酰化剂(乙酰化) 对于某些难以酰化的叔羟基,酚羟基以及位阻较大的羟基采用本法 二 酚的氧酰化 用强酰化剂:酰氯、酸酐、活性酯 有的采用间接方法,即羧酸加氧氯化磷、光气、氯化亚砜等氯化剂一起反应进行酰化: 酸酐为酰化剂 例 选择性酰化 例 相转移条件下,利用酚羟基与碱性催化剂成盐的性质,选择性酰化: * 醇、酚羟基(-OH)的保护 羧酸中羧基(-COOH)的保护 形成酯 用酰化剂(羧酸、酰氯、酸酐...) 用烃化剂(卤代烃、磺酸酯、烯烃...) 醚 用羟基化合物(醇、酚...) 用酰化剂(羧酸、酰氯、酸酐...) 形成酰胺 用醛、酮 缩醛或缩酮 醇、酚羟基的保护 缩略语-结构对照 1. AIBN 2. 9-BBN 3. BINOL 4. Bn 5. Bz 6. Boc 7. BOP-Cl 8. Cbz 9. CDI 10. CSA 11. DA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