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8分)
答: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3)发展推进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 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8分)
答:日常教育活动中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9分)
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疾患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10分)
答: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一)中立性策略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 ,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二)客观性策略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盲目评价。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10分)
答:(1)职业适应性差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3) 情感方面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教育热情不高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性格方面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