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2019高考作文资料.doc

发布:2021-06-02约8.1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例文】??????????? “被需要”背后的自我需要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和他人交流必不可少,这其中便产生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心态,可以说“被需要”心态,很大程度上源于“需要”。 所谓“被需要”是指人们希望能成为他人赖以实现存在价值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普遍而常见的,是“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中一员而发展出的特有机制。无论是父母无私的爱还是来自朋友亲切地关心,这当中都有“被需要”的影子。那么,这种“被需要”的心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往往是源于人们自我发展,即人们内心对寻求肯定、实现价值的渴望。倘若我们付出的努力能得到肯定,那么我们将愿意投入更多,当人们对自己行为对错或存在意义产生怀疑时,“他人”这个参照物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参照常常被反应为“被需要”,让人们不至于迷失自我。 当然,人们作为社会性动物,社会交流在这里也起了一部分影响因素。这里指的社会交流,是人基于自我向外界寻求联系的方式,而“被需要”正作为一座桥梁,架起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稳固社会地位的纽带。“需要”是相互的,别人的“需要”是会成为自己的“被需要”,长久建立的关系也造成了我们对这种心态的需要。因为它成为了我们努力动力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被需要”的心态无论对个体还是社会都十分积极。在“被需要”后得到肯定,继续向前;若得到否定,则会促进自我反思。归根结底,这种“被需要”的存在依然是为我们自身“需要”服务,正是我们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的需要,让我们看重“被需要”,让“被需要”的心态成为一种“需要”。 然而,一些人过度夸大和在意“被需要”。这时,他们忘记了自己人生活的价值和初衷,成为了那样一味附和、没有自我之需的人,或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需求与否,或不明“被需要”应更好地为自己,而不是他人所用,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异化。正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还想着如何向上司请假,这些人失去了对“人”的认识,成为别人需要的附属品,如此不自知,即使“被需要”,于自我又有何价值? 诚然,“被需要”的心态在促进自我发展和社会交流上至关重要,但当下的人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的需要,因为伟大的思想和超前的观念无需被他人需要,他们自己便证明了自己。当托尔斯泰放弃贵族身份呼吁关注人民时,他唾弃那些被贵族需要的眼光,选择拥抱人民的需要。当布鲁诺被教会处死,即使没有被任何人需要和拥护,他的理论都长存。这些走在光荣荆棘路上的勇士,何尝不渴望“被需要”,可都在真理面前选择了献身。 “被需要”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需要,或许认清了自己需求的真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成为真正“被需要”的人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心态很普遍,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我认为仍需辩证地去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这种心态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蒲娇、冯骥才抢救颛危村落是被传统文化的需要;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担任村官是被农村需要;钱伟长放弃文学转学物理设计导弹是被国家需要。他们都如同鲁迅一样,单纯地抱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精神追求着,这些“被需要”既体现了自我价值,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但如今,渴望“被需要”的心态复杂了许多。这些人可能是出于“从众心理”,为融入群体而选择大部分人所秉持的心态;抑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应明白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自己的皮囊里,他人眼光与我无关。当我们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奋斗的时候,便脱离了自己的皮囊更应该提醒自己,渴望被需要也是一种自我的需要,无节制地放大“被需要”的渴望,过分地追求“被需要”的心态的满足,不管披着怎样的“利他”外衣,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 渴望被需要的心态也有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在被他人需要的生活里,证明自己的价值,越被他人需要,越觉得自己有价值,满足了被认可的虚荣心,却忽略了对“被需要”的辨别力。这些“被需要”是真正的“被需要”吗?如此被需要是因为我的能力还是因为我的“来者不拒”?对他人需要的回应是否应该有门槛和底线呢? 渴望被需要的心态,显然优于犬儒主义者的愤世嫉俗和佛系青年的得过且过。犬儒或佛系,弊端都是浮于表面的,但这种心态的弊端却隐于暗处。有一种空巢主义者,他们大多是青年人,这类人往往内心空虚,缺乏自我认同,缺艺安全感,生怕自己被世界抛弃。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只有“被需要”时,他们才真正地“活着”,才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我想人生的价值并不一定仅仅体现在这里。“当他拿起画笔时,就感觉自己是国王。”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是说。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