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一科临床诊疗指南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牙源性颌骨囊肿
【概述】
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临床上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
【临床表现】
颌骨内的囊性肿物,一般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同时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根端囊肿系因龋坏致根尖肉牙肿演变而形成,囊肿部有失活牙齿(牙已拔除者称残余囊肿)。
始基囊肿为造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液体渗出、蓄积形成的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可伴有缺牙。
含牙囊肿为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的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可有缺牙。
角化囊肿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该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特点是较其他颌骨囊肿有更大的侵袭性,易继发感染,在口腔内形成瘘。约1/3病例囊肿向舌侧发展。角化囊肿如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肋骨畸形、小脑镰钙化、蝶鞍融合可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而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称角化囊肿综合征。
穿刺可得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诊断要点】
颌骨内有一含液体、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的囊性肿物。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穿刺液为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根端囊肿增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其他牙源性囊肿可能伴缺牙。
X线片见圆形或卵园形透光阴影(可为单房或多房),周围可有一白色骨质反应线(骨白线)。根尖囊肿为单房阴影,根尖在囊腔内;始基囊肿单房或多房,不含牙;含牙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角化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一般不含牙,常表现为沿颌骨长轴呈轴向生长。
应特别注意与成釉细胞瘤等牙源性肿瘤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
手术摘除囊肿。囊腔内的牙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或行根管治疗。
角化囊肿易复发、可恶变,手术不应过于保守。骨腔可用石炭酸烧灼或冷冻治疗。多次复发应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并立即植骨。
涎腺肿瘤
颌骨骨折
一、牙槽突骨折
【概述】
牙槽骨骨折,主要发生于前牙区。治疗以恢复牙及正常咬合关系、形态、美观和功能为原则。
【临床表现】
1.可有牙龈澌裂、出血及肿胀。
2.可触及黏膜下骨台阶及咬合紊乱。
3.也可同时有牙折。
【诊断要点】 ,
1.数个牙联体松动。
2.可摄X线片确定骨折线。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在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基础上复位固定,可用医用钢丝或牙弓夹板与两 端健康牙结扎固定。固定时间不少于4周。
2.撕裂的牙龈应缝合,伴牙折者应同时处理。
二、下领骨骨折
【概述】
下颌骨骨折按部位可分为颏部、体部、角部、支部及髁突部骨折;好发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等部位;可单发、双发或粉碎;可为闭合或开放性
骨折。
【临床表现】
1.伤处局部肿胀、压痛、并可发生皮下淤血。
2.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咬合关系正常或错乱。
3.面部畸形、不对称。
4.可同时伴牙及牙槽突骨折。
【诊断要点】
1.有张口受限、张闭口运动异常、疼痛及下唇麻木等。
2.骨折各段移位的状况,并导致咬合错乱程度和状况。
3.骨折处牙龈撕裂及出血。
4.骨折部位触诊可有台阶状、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5.髁突骨折可见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耳前肿胀压痛及张口受限;外耳道 及颅中窝骨折时,可发生耳道出血或脑脊液瘘。
6.摄X线片或CT片,明确骨折部位。
【治疗原则及方案】
1.治疗原则为复位及固定
(1)复位是以恢复伤前咬合关系为标准。儿童因乳恒牙交替后咬合关系还 可再次调整,故要求不像成人那样严格;无牙颌以恢复全口总义齿的正常咬合关 系为标准。
(2)骨折线上的牙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如明显松动、折断或严重龋坏者应拔
除。
(3)骨折局部应有足够软组织覆盖。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适用于早期、单纯线形骨折。
(2)牵引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多发骨折或已有纤维愈合者,常用分
段带钩牙弓夹板通过橡皮圈作颌间弹性牵引。
(3)手术复位:用于复杂或开放性骨折及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
3.固定方法
〈1〉单颌牙弓夹板或树脂贴片夹板固定: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
〈2〉颌间固定:用于骨折后咬合关系不稳定者,即在骨折复位后将上下颌牙 弓夹板栓结固定。
〈3〉骨内固定:也称坚强7坚固内固定,适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或错位 愈合的陈旧性骨折,按张力、压力原则应用小型接骨板、螺钉作切开复位固定。
〈4〉 颅颌固定:用于维持稳定咬合关系的辅助固定,常用弹性绷带作颅下颌
缠头固定。 .
〈5〉固定时间:视骨折情况,一般为3-4周;钛制骨内小型接骨板除儿童因
可影响颌骨发育外,无感染时一般无需取出。
4.髁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