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高技术的定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高技术是指以当代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综合国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高技术一般分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六大技术群。
军事上的需要是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二战中,为满足战争的需要而研制的雷达、核武器、V1和V2导弹及1946年研制成功的电子计算机,揭开了20世纪60年代高技术发展的序幕。冷战时期,由于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的军备竞赛,使得以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群体在60年代以后异军突起,70年代开始,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蓬勃发展的情况下,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研制成功并登上了战争舞台,同时,许多传统的常规武器也因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加以发行而使战术技术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加上80年代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世界已进入高技术局部战争阶段。
2.军事高技术的主要领域
军事高技术的主要领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动力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仿真技术;二是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应用性高技术,包括侦察监视技术、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定义
在精确制导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制导武器。制导武器是按照特定基准选择路线,控制和引导战斗部对目标进行攻击的武器。制导武器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1942德国研制成V-1飞航式导弹和V-2弹道导弹,但因技术不成熟,命中精度不够高,在战争中的影响不大。6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飞跃为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0年代以来,精确制导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精确制导武器出现,并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海湾战争以后,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战场的主角。
1.精确制导技术
——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它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2.精确制导武器
——直接命中概率大于50%的制导武器称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导弹(占93%),制导炸弹(占4.3%)、制导炮弹(占2.4%)等。
精确制导系统
——根据各种精确制导技术原理研制的控制导引武器装备自动飞向目标的整套装备。精确制导系统由测量装置、中央计算机、敏感装置、执行机构等组成。
自主式制导
①定义:自主式制导是指引导指令由弹上制导系统按照预先拟定的飞行方案控制武器飞向目标。
②特点:制导系统与目标、指挥站都不发生联系,武器控制完全自主、适合攻击固定目标,一般用于复合制导武器初始飞行段。
③优点: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④缺点:导弹一经发射就不能再改变弹道,有积累误差。
2.遥控制导是依靠设在地面(海上、空中平台)指挥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向导弹发出控制导引指令,以攻击目标的制导方式。其特点:制导精度高、抗干扰强,随距离增大积累误差大,由于飞行中制导系统与目标和制导站都发生联系,适用于攻击运动目标。
3.寻的制导
主动式寻的制导是指导弹主动向目标发射能量并接收目标反射能量形成控制指令,使导弹跟踪目标。该制导方式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命中精度高,但易受干扰。如法国AM39“飞鱼”空舰导弹的末制导寻的头。
半主动式寻的制导是指地面(或空中、水上平台)制导站向目标发射能量,遇目标后反射,被导弹接收形成控制指令,控制引导导弹击毁目标。半主动式制导站功率大可重复使用,导弹轻造价低,但制导站易遭敌干扰和攻击。
被动式寻的制导是指导弹接收目标幅射能量形成指令控制,引导导弹飞向目标。被动式寻的制导较为隐蔽、但易受天气影响,受敌干扰欺骗。
(一)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方案制导
自主式制导
地形匹配制导、天文制导
制
主动式寻的制导
导 寻的式制导 半主动式寻的制导
被动寻的制导
分 雷达波束制导
波束制导
类 激光波束制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