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教学课件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配套).ppt

发布:2017-05-18约1.55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投票悖论与阿罗提出了不可能定理 在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投票,就会出现循环多数。 即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A优于B;三分之二的人认为C优于A,三分之二的人认为B优于C。由此出现循环现象,多数投票原则失灵了。 根据这一结论,阿罗提出了不可能定理:从各个人对于社会福利的偏好次序推导出全社会所有的人一致的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 把个人偏好总和成为表达社会偏好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 阿罗的结论是对福利经济学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福利经济学的任务是使社会福利最大化.但社会福利函数得不到,无法知晓社会需要什么,也无法决定应该提供什么。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二、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三、收入再分配的措施 1.公平:指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 2.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它是研究帕累托最优问题的核心内容。 3.二者关系:在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平等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只强调平等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普遍贫穷; 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平等,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 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原则是,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平等。 案例,一道数学题引发的思考 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定理和最优条件都是参照帕累托最优提出的,这是因为帕累托法则是一种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判断。 经济社会中,大到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小到菜市场上仅是几毛钱的讨价还价,都涉及对整个社会或是个人满足程度或福利水平的影响,其中也就必然蕴含着帕累托原理的作用。 首届华罗庚数学竞赛上,有这样的一道题目: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问: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 这是一个寻求“帕累托最优”的题目,目标是节省总的排队时间。 排队打水的“隐含”条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桶接满水才走. 这样一来,用大桶接水的人,接水时间就长,用小桶接水的人,时间就短。 排队打水的最优方案是:按照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一来,花在排队上的总的时间就最短。 但上述最优化方案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 因为最优化方案要求大桶的人必须和他后面小桶的人对换位置,水桶大的人已经排在前面了,他怎么肯往后去呢? 如果按大桶接水10分钟,小桶5分钟为例,持大桶者和持小桶的人换位,他自己排队的时间就要延长5分钟。尽管全体人总的排队时间缩短,但他自己排队的时间就延长了。他不肯到后边去。 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许多人的福利水平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的利益却受损了,所以这不是帕累托改进。 整体上其实是还可以改进的。那么,怎样实现这种整体的非帕累托改进呢? 一种有效的办法是独裁.大家都听从一个为大家的整体利益着想的独裁者,这时候他们不再平等. 另一种办法是民主.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觉得水桶最大的那个人应该排到最后,他只好排到最后。最大的解决了,再对付第二大的,这样一次一次做下去,终于达到总体最优。 可见,不管独裁还是民主,总有一些人不愿意。 小结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 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2.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进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这种情况称为帕累托改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 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MRSXYA=MRSXYB 式中,X和Y为任意两种产品;A和B为任意两个消费者。 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MRTSLKX=MRTSLKY 式中,L和K为任意两种要素,C和D为任意两个生产者。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即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