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梁板结构的设计方法[弹性理论].ppt

发布:2017-04-19约1.52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梁板结构形式 ;无梁密肋楼盖;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与计算简图 ;L1;单向板与双向板 ;四边支承板;四边支承板;主梁与次梁 ;(b)两跨连续梁L2;(b)两跨连续梁L2;(b)两跨连续梁L2;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 ;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包括柱网布置、主梁布置、次梁布置;通常钢筋混凝土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m 主梁应尽可能沿柱网短跨方向布置 主梁与柱形成框架作为抗侧力体系;肋形楼盖中,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的50%~60% 因此次梁间距一般不宜太大,1.7m~2.7m 单向板跨度取1.5~3m,双向板的跨度取4~6m较为合适 板双向受力比单向受力更为有效,宜优先考虑双向板布置 ; 单向板:连续,h/l不小于1/40 简支,h/l不小于1/35 最小板厚,一般屋面≥60mm 一般楼面≥70mm 双向板:四边简支,h/l1不小于1/45 四边连续,h/l1不小于1/50 连续次梁:h/l不小于1/18~1/12 连续主梁或框架梁:h/l不小于1/14~1/10;单向板肋形楼盖,楼面荷载的传递路径为: 单向板→次梁→主梁或框架梁→柱或墙 双向板肋形楼盖,楼面荷载的传递路径为: 双向板→周边支承梁或墙→柱或墙 ;对于单向板,可取单位板宽(b=1000mm)进行计算 通常,板的刚度远小于次梁的刚度,次梁可作为单位板宽板带的不动支座,故可单位板宽板带简化为连续梁计算。;对于次梁和主梁组成交叉梁系,当主次梁线刚度比大于8时,主梁可作为次梁的不动支座,次梁可简化为支承于主梁和墙上的连续梁。 ;当主梁与柱形成框架结构时,则按框架计算。 当主梁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5时,主梁的转动受柱端的约束可忽略,而柱的受压变形通常很小,则此时柱可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主梁也可简化为连续梁。 ;连续梁任何一个截面的内力值与其跨数、各跨跨度、刚度以及荷载等因素有关。 但对某一跨来说,相隔两跨以上,上述因素对该跨内力的影响很小。 简化计算,对于跨数多于五跨的等跨、等刚度、等荷载的连续梁板,可近似按5跨计算。 少于5跨的,按实际跨数计算。;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通常为现浇整体,连续梁的计算跨度l0应根据支座实际尺寸和受力情况确定。 从理论上来说,计算跨度l0是两端支座处转动点之间的距离 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几种支座情况下计算跨度l0的确定方法见P241。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考虑到塑性铰位于支座边,计算跨度取净跨ln。;荷载;一、按弹性理论计算 ;一、按弹性理论计算 ;(a);均布荷载或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折算荷载;折算荷载;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内力包络图 将所有活荷载不利布置情况的内力图与恒载的内力图叠加,并将这些内力图全部叠画在一起,其外包线就是内力包络图。 内力包络图给出了连续梁各个截面可能出现的内力的上、下限,是连续梁截面承载力设计计算的依据 如弯矩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纵筋的依据,也即抵抗弯矩图应包住弯矩包络图; 剪力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腹筋的依据,也即抵抗剪力图应包住剪力包络图。 ;支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内力时,由于实际支座有一定的宽度,因此按计算跨度得到支座截面的弯矩和剪力值比实际支座边缘处的弯矩和剪力值要大,而截面设计应以支座边缘处的梁截面进行。 ;梁板结构形式 荷载传递原则 单向板、双向板 肋形楼盖结构分析模型 简化条件——主梁、次梁 等效荷载 计算跨度 活荷载不利布置 内力包络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