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媒体技术基础.ppt

发布:2017-09-27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多媒体的初步认识 二、多媒体教育应用 一、音频技术 二、视频技术 三、数字图像技术 四、数据压缩技术 五、超文本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设计 四、系统结构设计 一、脚本编写 二、建立设计标准 三、界面设计的原则 一、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二、多媒体编辑软件的选择依据 1、使认知负担小 2、避免分散注意力 3、使用引导注意力的媒体 4、提供支持信息 5、使用具体的词汇和多种媒体 6、鼓励复述 返回 1、PowerPoint *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二节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 第四节 脚本设计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 返回 1、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 多媒体 ” 一词译自英文 “Multimedia” ,是由 mutiple 和 media 复合而成的。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多媒体信息的类型 ①、文本(Text) ②、图像(Image) ③、图形(Graphic) ④、声音(Sound) ⑤、影像(Video) ⑥、动画(Animation) 3、多媒体的特征 (1)集成性 (2)控制性 (3)交互性  (4)非线性  (5)实时性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1、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特点与功能 ①、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②、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③、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④、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2、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同时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返回 1、音频数字化 音频的数字化就是通过采样和量化把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许多由二进制数1和0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 ①、采样 采样是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对声音波形每秒钟采样的次数称为采样频率。 ②、量化 采样之后得到的幅度值用二进制的数字表示,称为量化。 ③、声道数 反映音频数字化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声音通道个数。 根据采样频率、量化级和声道数,可以估算声音数字化后每秒所需的存储量: 存储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8(字节数) 2、语音处理 语音处理是指对语音数据的处理技术。 主要有:  音频压缩  语音合成  语音识别 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和视频编码技术两个方面。 视频数字化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和彩色空间变换转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使得计算机可以显示和处理视频信号。 视频编码技术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经过编码成为电视信号,从而可以录制到录像带中或在电视上播放。 数字图像 指由摄像机或扫描仪等设备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字信息。 图形(Graphics) 指用计算机绘制(draw)的画面,如直线、圆、圆弧、矩形、任意曲线和图表等; 图像(Image) 指由输入设备捕捉实际场景画面产生的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通常有位图和矢量图形两种表示形式。 分辨率 也称解像度,单位长度上像素的数量,常用单位是dpi(像素点/英寸)。 屏幕分辨率 是显示屏幕上的最大显示区域,即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像素个数。 图像分辨率 指数字图像的尺寸,即该图像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像素个数。 像素分辨率 是指一个像素的宽和长之比,一般为1:1。 图像深度 如果用若干位表示位图中像素的颜色信息,这些位的个数就称为图像深度。 位图图像所需的存储空间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文件的字节数=(位图高度×位图宽度×位图深度)/8 例如,一幅640X480的256色原始图像(未压缩)的数据量为: (640像素×480像素×8位)/8=307,200个字节。 1、数据压缩 数据的压缩处理一般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的: ⑴编码过程,将原始数据经过编码进行压缩,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⑵解码过程,对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还原为可以使用的数据。 2、数据压缩方法 ①、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而不引入任何失真,但压缩率受到数据统计冗余度的理论限制,一般为2:1到5:1。 ②、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利用了人类视觉对图像中的某些频率成分不敏感的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