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知识梳理概要.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破题
导论
目的
特点
地理
科学
?正文前概要论述全文或全书中心思想
以指导帮助读者阅读的部分
信息
?有关事物的地理位置和
空间关系及其属性的标识别
?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
?一种逼近真理的,尽可能
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对后续课程有指导性
综合性、交叉性、边缘学科
体系不完善
GIS常用软件
GIS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GIS重点学什么
GIS在社会上的应用
GIS涉及的内容
MIS
Mapinfo
Arcinfo
Arcview
GIS的发展和趋势
Arcgis
第二章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技术(GPS)
3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
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能够处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通讯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
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科学基础
信息科学
系统科学
测绘学
地图学
地理学
操作对象:空间数据
技术优势:空间分析能力
GIS
全新技术手段
基础理论依托
信息系统
非空间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试用版水印
学科地位:
地图
数据获取
制作地图
解释地图
测量学
地图学
地理学
测绘学
GIS
理科
工科
GIS学科定位:
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科学知识
系统论与系统科学
信息论与信息科学
地理认知与地理思维(详见下图)
新三论
老三论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
突变论
协同论
耗散结构论
第三章 GIS相关学科知识
一、概述
二、系统论与系统科学
(一)系统的基本概念
1、定义:
系统是又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与环境的关系:
1)系统不能脱离环境存在。
2)环境对系统由塑造作用。
3)系统对环境有反作用。
(二)系统的分类
1、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孤立系统、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2、按系统规模及复杂程度:
1)渺观系统、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宇宙观系统、胀观系统
2)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3)简单系统、复杂系统
3、按系统运动状态:
1)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2)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
3)线形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4)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5)确定系统和非确定系统
4、其他(略)
(三)系统科学概述
1、概念
系统科学是一系统思想为中心的一类新型科学群,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老三论)耗散结构论、系统论、突变论(新三论)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传播技术、管理控制技术等许多学科在内的一大类综合性科学。
二、信息论与信息科学
(一)信息
1、定义
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2、传递模型
信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信宿
(二)信息论概述
1、概念
信息论也称通信数学理论,是一门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处理的科学。
2、研究方面
1)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测度、信道容量、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等问题。
2)一般信息论。主要研究通信的一般理论,即主要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包括信号与噪音理论、信号过滤等。
3)广义信息论。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一般信息论和狭义信息论,而且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等的信息问题。
三、地理认知与地理思维
(一)知觉概述
1、错觉的理论
2、知觉特性
3、社会知觉
4、地理信息认知过程
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
(二)记忆
(三)面向地图认知的地图表达与分析
1、空间认知
2、心象地图
*定义:
是关于驻留在记忆中实体世界与空间的特征的表达。(关于认知环境的空间概念)
*从认知角度,对心想空间现象的表达要考虑:
(1)数据本身的特性——本体论。
(2)认识主体的特性——认识论。
3、空间认知结果的可视化表达
1)Schematic Map(路网构架图)
适宜于空间网络的认知表达,贴切地体现了心象地图。
2)面域拓扑图
基于面积大小的属性信息表达,将语义数值通过面积大小表达。(note:认知的可视化、语义地理信息)
*三种面域拓扑:
(1)非连续的
(2)连续的
(3)Dorling(基于简单几何形状)
3)Cyber Map(赛伯地图)
对虚拟空间的认知表达,对赛博空间里存在的事物、发生的现象与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服务于虚拟空间的导航与分析,强调虚拟空间的拓扑信息的认知与导航。
关注链接、在线/离线、节点关联等拓扑信息、拓扑表达图。
在综合概括方面,三种图形可视化技术实施了高度的综合化见,保持拓扑正确的情况下,高度抽象化简。
地图
符号可视化
地图综合
数学法则
直观性
一览性
可量算性
注意:在谈到可量算性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