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浮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 学生姓名 上课日期 2014-11-23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学案主题 浮力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间) 第( 1 )课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浮力的概念、方向、产生原因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浮力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称量法求浮力
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过程 一、浮力的认识
受力分析
浮力F(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二、称重法
思考?
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
比较
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上两个铝块,把铝块放入水中,比较放入水前后,比较两次读数的变化。
练一练:
二、阿基米德原理
例1
练一练
选择题
计算题:
巩固练习
1、浮力与拉力的题型
1).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同,甲的密度是4×103kg/m3, 乙的密度是8×103kg/m3,将它们分别挂在A、B两个弹簧测力计下,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F甲:F乙=1:1
B.若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之比F浮甲:F浮乙=1:2
C.若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甲受到的重力之比F′甲:G甲=3:4
D.若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F′甲:F′乙=7:3
.如图6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其密度为ρ甲=0.8×103kg/m3
ρ乙=0.4×103kg/m3,甲、乙均由弹簧竖直向下拉住浸没在水中静止。则
A.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2︰1
B. 甲、乙所受浮力之比为1︰2
C. 甲、乙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6
D. 甲、乙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3
.) 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木块B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5所示)。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9:24,则金属块A的密度为( )
A. B. C. D.
2、)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p 的液体。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 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将木块B 放人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 12 ;把金属块A 放在木块B 上面,木块B 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6 所示)。若已知金属块A 的体积与木块B 的体积之比为13 : 24 ,则金属块A 的体积为 。
3).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某种液体。将体积为V的金属块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12,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木块B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11所示)。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24,则金属块A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3、金属球仍入水中引起的变化题
1.如图8所示,在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水池底部有一个金属球(球与池底没有密合),圆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内的水面上,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1。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并放在水槽中漂浮在水池中,此时水槽受到的浮力为F2,捞起金属球前、后水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p,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S的圆柱形水槽底部有一个金属球(球与槽底没有紧密接触),圆柱型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烧杯受到的浮力为F1。若把金属球从水中捞出并放在烧杯里漂浮在水中,此时烧杯受到的浮力为F2,捞起金属球后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p,水的密度为ρ水。根据上述条件可知
A.金属球受的重力为F2 –F1–pS C.金属球被捞起后水槽底部受水的压力减小了pS
B.金属球被捞起前受的浮力为F2 –F1 D.金属球被捞起后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3。根据上述条件可知金属球捞放入烧杯后
A.烧杯受到的浮力为F2 –F1 B.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
C.金属球受的支持力为F2 –F1–pSD.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变化了pS
A.金属球所受重力的大小为Fl-F2
B.小容器所受重力的大小为F2
C.小容器所受浮力减小了N
D.大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减小了N
4、变化量分析
1.如图12所示的容器,上部横截面积为S1,底部横截面积为S2,容器上下两部分高分别为h1、h2,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有一个空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