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菱角的喜剧.ppt

发布:2017-05-24约2.2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人吃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 2.学习由日常生活入手,观察思考生活,悟出生活哲理,并展开想象,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的写作方法。 知人论世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初步感知 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研 读 分 析 根据课文1-6段,归纳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得出什么联想?有何启示? 三角菱 其他生物:蝗虫、蝴蝶…… 化学、物理、医学、 牙齿数目…… 作者这种引入话题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自然入题,表达了深刻的思想。 思考1:浏览课文7-12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了什么道理? 中 心 句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 11、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 12、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思考2: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证? (3)你们看,本文的事例多不多,一共有几个事例? 提示:九个。 ①对菱角的认识 ②蝗虫、蝴蝶一类的昆虫 ③碳水化合物 ④同一元素不同形态 ⑤喝咖啡的过敏情况 ⑥牙齿的多少 ⑦农民识天气 ⑧种子的优劣 ⑨山洞养猪 (4)想一想:用丰富的事例来谈道理好不好,有些什么好处? 内容丰富充分,生动形象易懂,使说服力更强。 探究什么叫“喜剧”。 ①是很搞笑的东西。 ②它往往是以大团圆结尾的,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③一般我们看喜剧,恶人最终会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善良的人会有个好结局 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化地认识事物。 作业 1.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400字左右)。 2.完成课后练习题2、4。 小结 * * * * * * * * * * * 菱角的喜剧 制作人:梁捷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他在文学活动方面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 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1919~1992 《秦牧杂文》 他的第一本集子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 + (一)分析第一部分 两角菱 四角菱 圆角菱 少时 广西 重庆 嘉兴 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 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来是这样无往不在的。 合 作 探 究 (二)分析第二部分 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掌握事物的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特殊性。 认识事物应掌握其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特殊性。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对比论证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种、养猪失败 正反举例论证 (7--8) (9--10) 一方面是要“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 另一方面是“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总结方法 (11--12) 4.作者最初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题目叫“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菱角的喜剧》题目更具有针对性,“喜剧”一说也让人充满阅读期待。《复杂》题目一般化,且说教意味比较浓,跟文章前半部分的内容和笔调不太吻合。 5、作者在第11段中说:“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