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docx

发布:2017-06-09约3.0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 姓名:任启帆 学号:0201120134 中国建筑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自先秦到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中国建筑艺术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作为建筑文化深深影响着国人的心理、习俗和风尚,更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作为中国艺术、文化、思想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建筑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 以其规划严整的伦理秩序、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而迥异于西方, 墨家、道家和儒家美学观铸就了中国建筑的群体和谐性、组合内向性、阴阳融合性的三大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 从古代都城、宫殿、坛庙、寺观、陵寝,在选择风水宝地时,注重地势的“美”与“恶”,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自然的美,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从皇家园林以至民居的组群建筑,无不体现着群体建筑的和谐性。 中国建筑对群体和谐可谓情有独钟,在设计布局上特别重视群体和谐的有机构成和端方正直, 着意于构筑群体组织有序的建筑之美。这种建筑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再次前提之下追求建筑与建筑之间和自身的和谐美。 清代陵墓就非常注意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和谐。以横向的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使陵寝的背后呈现气势磅礴的背景,各条排水渠道都随之自然,在水沟边砌石,架桥,在小山包上建殿宇,独具匠心。帝王陵墓还能突出中心,如孝陵在中央,两旁分别是景陵、裕陵等陵墓。进入陵区,先是稀散的建筑,越接近地宫,建筑越密凑,从南至北,有疏而密,整个陵区无不是群体和谐美的体现。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许多古代陵墓建筑、寺庙、村庄等多不胜收的成功例证, 大多都是风水理论指导下的营构佳作。 除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外,建筑群本身也应该是和谐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如殿、亭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同时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这种规格化已达及至。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也体现了各个单个建筑的群体和谐性。 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 二、组合内向性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向以布局规整著称,然而它布局上显示的智慧并无宗教上的神秘意义,它的文化背景是集权人政、井然有序的布局体现了组合内向性。其核心是内向的思想,所谓“道一以贯之”。一统起来这后是分等、分级、分铁序、分四方、分先后、分左右。 作为城市空间最基本的构成单元的四合院式住宅,采用对称布局,中间高两侧低,内院大外院小,门窗向内,外墙封闭,其伦理功能极其明显易见,自成一统的内向性。以同形的单体求得建筑间的协调,获取整体的和谐。坊或胡同的形成乃是个体的封闭建筑组成的高一层次的城市封闭单元。坊和胡同的居住形式体现了人们的自然心理需求和守望相助的关系。从建筑组合内向性的本质上反应了由国礼制文明所带来的内陆防范型社会本质。 中国古代城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城墙,从城镇空间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即战争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农耕民族特有的内聚防御的心理状态。从视觉形象上造成围合感,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了中国古代城镇的视觉标志。城墙最初的功能自然以防御和保护统治阶级为目的,以后又有了“守民”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提高及人们的审美要求,城墙的建造不仅从功能上得到完善,如翁城、水城等,其艺术造型上也逐渐发展并完善,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女墙、矮碟、敌楼包括排水等既又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其整体所形成的韵律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我们今天可以从保留下来的实物当中领略到作为一种视觉标志所形成的一种封闭、内向及韵律感。这不仅仅出于防御的功能的考虑,而且已经有相当的象征意义和一种隐藏的秩序——“礼”的框围。总之,中国古代城镇空间具有整体性的特质,这种整体性体现出内向、封闭的空间模式及内聚防御的社会心理状态,同时,也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