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
题 目: 中国木结构建筑美学分析
专 业: 建筑设计技术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 十一月十日
二0一四年 十一 月 九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木结构建筑界的瑰宝………………………………………… 2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
木结构艺术的造型美……………………………………… 3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用木材制成的结构。木材是一种取材容易,加工简便的结构材料。木结构自重较轻,木构件便于运输、装拆,能多次使用,故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也还用于桥梁和塔架。近代胶合木结构的出现,更扩大了木结构的应用范围。
木材受拉和受剪皆是脆性破坏,其强度受木节、斜纹及裂缝等天然缺陷的影响很大;但在受压和受弯时具有一定的塑性。木材处于潮湿状态时,将受木腐菌侵蚀而腐朽;在空气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白蚁、蛀虫、家天牛等对木材危害颇大。木材能着火燃烧,但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因此木结构应采取防腐、防虫、防火措施,保证其耐久性
木结构建筑界的瑰宝 1.南禅寺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五台杂咏》词中对唐代建筑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的评价。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称国宝,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公布南禅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距县城22公里,距五台山台怀镇87公里。寺院坐北向南,由两个小院落组成,共占地4158平方米。大殿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南禅寺始建年代不详,但大殿内西平梁底皮有题记云:“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可知南禅寺应建在唐建中三年或以前。即便以建中三年修建算起,该寺距今也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较之著名古刹山西五台县佛光寺的修建还早75年。佛光寺是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依据敦煌壁画的线索,经多方考查,于1937年发现的。南禅寺是乡间小庙,上不了敦煌壁画,故当时梁思成未先找到,而称佛光寺为“第一国宝”。
大殿堪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人们常把建筑比喻为文化的纪念碑。南禅寺大殿的建筑和雕塑,就是一座唐代文化的纪念碑。碑上记载的,远不止文化本身,还有对其形成产生影响作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对外交流、佛教历史。因此,这宗遗产的完好存在,显得特别珍贵,称其为“世间瑰宝”。
2.山西应县木塔
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一座相当于现代20多层楼高的建筑,却屹立至今950多年之久,这就是山西应县木塔的传奇之处。随着人们对木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它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奇呢?中国古建筑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应县木塔屹立近千年不倒。浓厚的文化底蕴,鲜活的历史画卷,应县木塔是一座五彩纷呈的艺术博物馆。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佛塔。木塔因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精湛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奇观。山西省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孙文英:木塔上面的材料大部分是落叶松,也有少量的榆木,全塔用料1万多立方米,材料是本地的,距此地不远处有一大片原始森林,叫黄花梁,砍尽黄花松,建起了释迦塔。木塔高67.31米,约相当于现在20层楼房的高度,总重7000余吨,塔身为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木结构按连接方式和截面形状分为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裂环、齿板或钉连接的板材结构和胶合木结构。
齿连接的原木或方木结构??? 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地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