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机械制造工艺学四.ppt

发布:2017-06-06约1.29万字共1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工艺规程以表格形式填写。虽然国家没有对工艺规程表格进行统一的规定,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详细程度与产品的生产类型有关。 小批生产:只需填写简单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中批生产:采用详细的机械加工工艺卡 大量生产:各工序要填写工序卡(调整卡和检验卡)。 数控工序填数控加工工序卡;;工序卡片中的工序图要求: 视图的方位与工件加工时的方位相同; 加工表面用粗实线表示,其他用细线表示; 只标注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和精度要求; 标注定位与夹紧符号;三、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1、设计原则 1)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必须满足生产纲领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 3)人力和物力损耗少,降低生产成本。 4)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安全生产。 5)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并应符合环保要求。;2、设计步骤和内容;1)分析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了解产品性能用途,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找出主要技术条件和关键技术问题。 审查图纸的完整性,技术条件的合理性,所用材料的正确性。 ;2)工艺审查 检查图纸的技术条件是否合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否好,是否缺少必要的尺寸、视图和技术条件。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使用性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两个零件,其加工难易程度和生产成本可能相差很大。 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协商,研究解决办法;a);a);a)两端轴颈需磨削加工,但砂轮圆角不能清根 ;a);a); 依据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零件本身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零件材料工艺特性以及生产批量等。 毛坯类型: 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和冲压件。 选择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一般希望毛坯的尺寸形状尽量接近成品,以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缩短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但是,毛坯精度越高,会相应增加毛坯的制造成本。;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生产批量;批量大,可选择高精度高生产率的毛坯制造方法,批量小可选择低成本的毛坯制造方法。 铸件(木模造型,金属模造型)、锻件(自由锻、模锻) (2)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复杂和薄壁零件一般不同用金属型铸造,大尺寸零件不能用模锻、压铸和精铸。外型复杂的小零件,可用精密毛坯制造方法,如压铸、熔模铸造,省去机械加工。 (3)零件的机械性能; 同种材料不同毛坯制造方法其机械性能不同。如:金属型浇注的毛坯比砂型浇注的毛坯强度高;而离心浇注和压力浇注又高于金属型。一般强度要求高的零件应采用锻件,但有时也可采用球墨铸铁。 (4)本厂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 各类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5)确定各道工序所使用的工艺装备; 包括选择机床、刀具、夹具和量具等。如果需要改装或自制设备应提出设计任务书。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一、定位基准的选择;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设计基准是在零件结构设计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位置及其几何关系的基准。一般作为基准的要素是接触面、对称面或主要的回转轴线 ; 工艺基准是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用来装夹定位、测量、检验零件已加工面时所用到的零件上的一些点、线、面。 ;(一)粗基准的选择;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 为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如果工件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表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为粗基准。 如果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床身粗基准选择比较;; ;; (三)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考虑的重点:如何减少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装夹准确方便。 1)基准重合原则 尽量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可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3)互为基准原则 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来达到位置要求。如齿面淬火齿轮,要求磨齿面和内孔。; 4)自为基准的原则。 某些精加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即。如以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