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演示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稻栽培技术 单世秋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 1、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略大于小麦,总产高于小麦是第一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四个种植区域: (1)华南区(台湾、海南、香港) (2)华中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3)西南区(青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4)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 水稻品种 1、粳稻 (1)麦茬品种:生育期150天,如中新一号。 (2)春茬品种:生育期165天,如中作稻93、辽粳294。 (3)春麦茬品种:春夏皆可,生育期140-170天,如临稻4号。 水稻品种 2、籼稻品种:适应于长江中下游种植,如中156、盐稻4号、湘籼15。 3、杂交稻:产高质优,如两优培九、籼优多系1号。 4、香糯稻:如鲁香粳2号。 5、早稻品种:IVD95-2,春种160天,也可做麦茬,适于京津、冀、鲁旱涝地。 水稻生产的基本数据 1、育苗田播种量30-40kg/亩。 2、麦茬稻生育期大至在140-150天,春播在160天左右。 3、移栽密度在2-2.6万墩左右。 4、亩成穗数在26-30万穗。 5、千粒重在26-30g。 6、穗粒数在100-130之间(大穗品种在200粒以上)。 7、5-6叶期移栽。 具体到各种植区域,以上数据都有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农民的种植习性决定的。 水稻生育期及环境要求 1、按生育进程分: (1)营养生长期:秧苗期35-40天,分蘖期30天,返青期3-5天。 (2)生殖生长期:长穗期30天,结实期35-45天。 发芽出苗期 1、吸水至自身重量25%,达40%饱和时适合发芽。 2、温度12℃以上发芽,适温32℃左右。 3、供氧:露白(出芽)前无氧呼吸,以后有氧呼吸。 幼苗期(营养生长期) 1、齐苗-拔节(分蘖结束):夏播在65-75天,包括育秧期、返青期、分蘖期。秧苗生长期,适温28-31℃。 2、水层调节:移栽后,保持浅水层2cm左右。 3、幼苗期光饱和点为5万勒克斯,一般晴天都能满足水稻的生育需求。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和结实期) 1、幼穗分化到新种子形成,历时65-75天,包括长穗期、结实期。 2、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到抽穗30天,结实期从抽穗到成熟35-45天。 3、幼穗分化温度25-30℃,日均低于20 ℃高于35 ℃形成秕粒。 4、水:抽穗前20天后10天要“两次水不见、两天有水三天干”,见干见湿状态。灌浆期水位可加深至3cm以上。 5、生殖期要求强光照,5-6万勒克斯,日照时数8-12小时。 水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1、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腐殖酸、富里酸、胡敏酸能促作物发育,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各种矿物质的溶解,利于吸收。 2、活土层在25cm以上不漏水、不漏肥(保留犁底层)。 3、酸碱度在6-7之间,近中性。盐分含量低。 4、全氮含量800ppm左右,速效磷在20-30ppm,速效钾在50-100ppm。 水稻所需要的矿质营养 1、主要有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钼。 2、氮:蛋白质成份,土壤供2/3,施肥1/3。 3、磷:核酸成份,以磷酸氢根离子吸收,3/4靠土壤释放。 4、钾:参于糖的合成和运输,2/3靠土壤的释放。 5、硅:水稻是硅酸植物,对硅需求量很大,靠土壤供应。 6、其他中微元素缺一不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稻田育苗 1、播种: (1)翻耕、平整土壤,亩施腐熟有机肥3-4 方,二胺20kg,尿素20kg,钾肥15kg, 硫酸锌2kg。 (2)浇透底水,渗透后播种。 (3)每亩播量掌握在40kg左右,均匀撒布。 (4) 播后盖土1-1.5cm,有条件的可加盖薄 膜保湿保温。 稻田育苗.秧田管理 1、出苗前后防雨拍,晴天后破除板结。 2、3叶1心时用90%丁草胺(稻盖)60-100ml/亩喷施;也可用每升100g氰氟草酯80-100ml喷施除草。 3、3叶后遇干旱浇跑马水防青枯死苗。 4、根据长势长相2-3叶期冲施尿素,每亩次5-7公斤。 5、4-5叶期适当降温降湿炼苗。 大田旱整地,水插秧 1、麦收后用翻耕犁翻地25厘米以上,后旋耕。 2、耕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尿素15kg,二胺15-20kg,钾肥25kg。 3、整平土地后上水,保持水深2cm。 4、按25×13cm的行株距“浅”“匀”“直”插秧,每墩2-4株苗。 (600kg以上产量采用小群体种植模式) 本田旱管理 湿润加浅水管理称旱管理: 1、插秧.返青分蘖期保持水深2cm,浅水管理。 2、分蘖中后期-拔节进入雨季,“两水不见连 面,2天有水3天干”采取湿润管理。 3、抽穗前20天后10天是需水高峰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