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程应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要求.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生物学课程应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要求
余自强
(温州市教研室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 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应注意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要求, 一是要增进对科学知识
的理解, 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 二是要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重视模型方法和
数学方法在探究中的运用; 三是要增进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 突出科技意识
培养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 课程改革 基本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生 学事实为主, 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对科学事实的系统
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课程是科学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 化整理, 同时形成了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细胞、
课程, 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着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 即对 生态系统、生物圈等, 以及生物进化等原理和规律。高
科学知识的理解, 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对科学、 中生物学课程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其知
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课程改革应在这 3 个方面 识体系应包括哪些理论, 要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学生
提高要求。 认识发展和社会发展这 3 个方面的需求来综合考虑。
1 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从把握现代生物学概貌的角度看, 至少应该包括分子
从静态上分析, 人们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 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 稳态、环境与调节理
物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而且一个学科的 论, 遗传与进化理论, 它们分别反映了生命系统在组织
基本理论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 传统的高中生物学 结构、功能调节、延续发展这 3 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和规
课程往往以普通生物学的框架来构建体系。但是, 现在 律。
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体系要 2 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反映学科体系, 但不等同于学科体系。它除了考虑学科 从动态上分析, 科学是一种探究活动, 它为人们提
体系外, 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课程体系是站在教 供正确有效的技能和方法。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按层
育的角度看学科, 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 次可分为 3 类, 第 1 类是学科特殊方法, 如放射性同位
来开发课程资源, 体现教育的价值。二是 20 世纪后半 素原子示踪法, 解剖观察法、显微观察法等, 它们不仅
期发生的“生物学革命”, 使生物学的“范式”发生了改 是生物学积累事实材料的基本手段, 而且是检验假说
变。库恩( · · )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 和理论的重要途径。第 2 类是有广泛应用意义的科学
T S Kuhn
说: “科学革命以后, 教科书和它们提出的历史传统必 一般方法, 如观察、实验方法, 逻辑方法等。第 3 类是哲
( )
须重写”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年, 第 113 页 。科学革 学认识方法。传统的生物学课程把学科特殊方法和观
命是由科学前沿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 察、实验方法归入“双基”范畴, 把哲学认识方法归入
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应从新 “德育”范畴, 都比较重视, 而对逻辑方法不够重视。在
的基本概念出发来理解生物学知识。上述两个方面都 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两种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和
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提出了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的要 数学方法, 应当给予重视。
求。 2. 1 模型方法
显示全部